《40年·40人》(14)“脸谱大王”的艺术人生:高考改变我的命运

2018-11-07 17:33: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兴华

  编者按:

  40年,从少年到中年,由青年变白头,沧海桑田时,弹指一挥间。40年,我们热爱着的祖国更是发生着巨变,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即日起,大众网济南频道推出大型系列报道——《40年·40人》,以各行各业的人物专访的形式,记录他们在历史洪流中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分聚、城市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昌盛,普通人诉说大事件,小切口反映大变化,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1978年—2018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其间,大众网记者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融媒体传播形式,展现40年来一个个感动瞬间、欣喜时刻、温馨故事。回首之时,青春从未稍离;墨走笔下,祖国永在心里。

1984年,20岁的王书平

上世纪90年代初,王书平参与蓬莱“八仙过海”景区人物道具制作时旧照

 王书平画脸谱

脸谱作品

  大众网记者 张兴华

  轻执一杆笔,在脸谱模子上轻轻勾画,笔起笔落,流水行云,一副活灵活现的脸谱工艺品就诞生了,这些作品的作者就是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王书平。从一个喜欢看戏的农村娃到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从尝试画脸谱到拥有1000多件作品的“脸谱大王”,他的艺术人生可谓是曲折离奇。11月2日,大众网记者来到王书平的画室,听他讲述他经历的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艺术萌芽:

  看戏是儿时唯一文化娱乐,占不到好位置就去爬柴火垛

  “这是十二生肖的脸谱,这是鸡年贺岁的脸谱挂件”。11月2日上午,一来到王书平的画室里,清瘦和蔼的他就拉着记者看他的作品,环视画室周遭,不光有各种各样的脸谱,还罗列着根雕、手工模型等工艺品。

  “我是一名脸谱文化爱好者与传播人,也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王书平告诉记者,出生于1964年的他是济南“土著”,是历城区港沟镇石庙村人。小时候,他从没想过长大要做什么,每天和其他孩子们三五成群,漫山遍野地撒欢儿,在那个生活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唯一的文化娱乐便是看戏。当时十里八村只要搭台唱戏,必定是不能少了他的。他每一次一定要早去,只为在前排挑个好位置,若去晚了看不见戏台子上面演的啥,就急火火地爬上柴火垛登高望远,扯着脖子为演员们“呐喊助威”。

  直到现在,他也忘不了第一次看戏时的场景,当时演的是《大闹天宫》,只见演员们画着精致的妆容,戴着华丽的头饰,穿着鲜亮的服饰,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听着乐队锣鼓齐鸣,看着演员上下翻飞,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当时我暗下决心,如果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走艺术这条路。”

  艰辛求学:

  多次想辍学减轻家庭负担,最感谢父母坚持让自己读书

  王书平记得,他小时候,父亲在山东五七艺校(山东艺术学院前身)当装裱师,很少回家。母亲一个人在家拉扯着三个孩子,还要去生产队挣工分养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妹妹是在趴在我的背上长大的。”作为家中的长子,照看弟弟妹妹便成了他每天的常规任务。妹妹从1岁多便由他照顾,当时弟弟才3岁,他每天背上驮一个,手里牵一个,眼巴巴地盼着母亲上工归来,那一年他只有 9岁。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上学。”王书平从小成绩便名列前茅,可是那时农村学校没有好的教育氛围。上小学时,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辍学回家,到升初中那一年,原本30多个人的班里就剩下三四个人了。作为懂事的孩子,他体会到父母不易,多次向母亲提出要辍学,分担母亲的家庭压力,但父母坚持让他读书。

  初中在离家4公里外的港沟镇,需要住校,家里没有交通工具,他只能徒步上学,背上一周的干粮,一走就是一个多小时。“那个时候并不觉得条件有多苦,只是想早点挑起家里的担子。特别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坚持让我上学,这让我没有中断了求学的路,为我以后考大学、从事艺术事业打下了文化基础。”

  命运转折:

  通过高考到戏曲学校深造,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愈加强烈

  “我的人生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通过高考上学是我一生最大的转折点。”王书平坦言,是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这给了家庭背景和人生遭际各不相同的一代青年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1981年,王书平考入山东省戏曲学校舞台美术专业,从此踏进了艺术殿堂的大门。“我能有机会进入艺术学校深造,真的是赶上了好政策,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

  进入山东省戏曲学校,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道具设计制作、舞美布景、民间艺术及手工艺制作等科目。当时班里16个人,在专业学习上都很用功,同学们你追我赶,学得“如痴如醉”,经常画素描画到凌晨。“学习氛围有了,就有了一股无形的动力”。

  无独有偶,当时戏曲专业和舞台美术专业实行“结对子”模式,戏曲专业只要有演出,他们就设计舞台布景和道具,借这个机会,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戏曲文化,也过足了“戏瘾”。1985年,他加入电视剧《八仙过海》摄制组,负责道具制作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参与了蓬莱“八仙过海”景区人物塑像及道具的制作。这些经历,让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用笔追梦:

  创作脸谱完成儿时梦想,弘扬国粹努力去做非遗传承人

  在戏曲学校的艰苦训练,加上在工作中的勤奋钻研,让王书平打下了坚实的绘画与手工创作的基本功,这也让他有能力去实现从儿时就埋藏在心的愿望——把舞台上的戏曲人物画出来。

  一开始,他喜欢翻看档案书籍,收集脸谱图样,没事的时候听听戏曲,但是心中越看越痒,越听越“难受”,到了2000年,36岁的他终于“忍无可忍”,拿起画笔试着画起了戏曲人物的脸谱。他先是在纸上创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蛋雕,便试着将脸谱转移到蛋壳上,发现效果很好,作品更具观赏性。他继续研究探索,有一天突发奇想,他用泥巴捏成了人脸模样,灌注硅胶制成模具,最后注入石膏做成了脸壳模子。

  “在平淡无奇的脸壳模子上勾勒上精致的五官,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王书平说,有了合适的模子,画起脸谱来就更得心应手了。18年来,他已经创绘了1000余幅脸谱绘画作品,并多次在省内获奖。

  “所学所练让我有了技能去画脸谱,我会努力去成为脸谱这个非遗产品的传承人。”现在,工作之余他便带上作品全国参展,“传播戏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脸谱,我愿意把弘扬国粹当做一生的事业来干,为非遗的传承出一份力。”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古风古色!济南涌泉胡同路面铺上青石板

    14日,记者在涌泉胡同看到,胡同两侧的建筑物立面正在进行改造,而路面也开始铺设青石板。一米多宽的窄胡同,铺上青石板,再加上两侧的青砖、青石立面的建筑,使得这条胡同更具济南老街巷特色。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王倩[详细]

    12-17 10-12齐鲁壹点·海报新闻
  • 芙蓉街新泉泉池亮相

    12月16日,为芙蓉街新泉修建的泉池已显露雏形,泉池边还专门修砌了亲水平台,完工后游人可在此亲近泉水,体验泉水魅力。(本报记者 崔健 摄)[详细]

    12-17 10-12济南日报
  • 新东站抢先看

    12月15日,作为泉城的新地标,济南新东站的建设施工已进入尾声,即将于本月底投入使用。目前,站房顶棚和站台雨棚已基本安装完毕,南北广场初具规模,多个站台已基本成型,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正在逐步完善。[详细]

    12-17 14-12济南日报
  • 济南凤凰路隧道正式通车,怎么上下匝道看这里!

    济南凤凰路隧道经过16个月的施工,今天上午9点正式通车。凤凰路隧道工程北起旅游路,向南分别以道路、隧道、箱涵、道路的形式与二环南东延快速路匝道相接,全长3.1公里,双向六车道。[详细]

    12-17 14-12齐鲁壹点·海报新闻
  • 高新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让民企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快

    民营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济南高新区现有的3.8万多户企业中,民营企业达到3.6万多户,占据九成五以上。如何服务好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成长壮大,一直是济南高新区不断探索的课题。[详细]

    12-17 18-12齐鲁晚报·海报新闻
  • 济南市区新增一处公交加油站 社会车辆也能加而且有优惠

    据悉,济南公交八里桥加油站于本月6日重装开业,为了回馈市民多年来对公交事业的支持,开业当天至本月31日,全天24小时,汽油价格每升直降8角。过去很多车主看到公交加油站往往认为“专供”公交车,但八里桥加油站的经营特色就是以“公交品牌”为招牌,以公交“一流...[详细]

    12-17 10-12齐鲁晚报网·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