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好人”张爱荣:一家三代传承孝老爱亲好家风

2024-05-29 14:22:2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润芝

  提起济南高新区巨野河街道东城新苑小区的张爱荣,大家都赞不绝口。她48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聋哑的大伯哥,没有一句怨言。从青丝到白发,她用爱撑起了一个家,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如今,张爱荣的儿子儿媳一家也帮助她一起照顾大伯哥,一家三代用实际行动传承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诠释出人间大爱。

  无怨无悔,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1976年,23岁的张爱荣嫁入北徐马村,成了毕家的新媳妇。虽然条件艰苦,但在她的用心经营下,生活过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张爱荣和丈夫主动接替了父母,承担起照顾聋哑哥哥的工作,衣、食、住、行无不上心,尽心尽力。

  张爱荣说,那时候她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与先天聋哑的大伯哥毕增顺之间的沟通障碍。由于无法顺畅交流,毕增顺的想法张爱荣不理解,他便会急躁的跺脚,脾气也会变得暴躁。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爱荣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想各种办法与毕增顺建立有效的沟通。于是,张爱荣每天观察毕增顺的生活习惯,了解他的喜好及性格特点。渐渐地,张爱荣学会了通过手势、表情和动作与毕增顺交流,也形成了一套属于他们之间的特殊交流方式。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她不仅克服了语言障碍,更赢得了毕增顺的信任。

  “聋哑人无法用言语表达想法和情感,他们往往更脆弱和敏感。”张爱荣深知这一点,在与毕增顺相处的过程中,她格外耐心,让大伯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温暖。

  一诺千金,跨越半个世纪守护

  “公公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聋哑的大哥。”张爱荣为了让老人安心,向公公承诺:“放心吧,只要我活着,我一定会照顾好大哥。”

  公公去世后,她与丈夫接过了照顾毕增顺的重任。他们与毕增顺同吃同住,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一句承诺,张爱荣坚持了48年。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张爱荣的老伴毕先东身患重病,住进了医院。张爱荣每天家与医院两边跑,不仅要照顾生病的丈夫、聋哑的大伯哥,同时还要照看年幼的孙子。那段时间,张爱荣就是这个家里的支柱,她知道她不能倒下,咬牙拼命坚持着。

  2021年,毕先东离世,让她更加坚定地守护在毕增顺身边。张爱荣说:“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在我的心里大哥就是我们的亲人了,是我们家的一分子,老公去世了我更不可能丢下他不管。”

  2022年初,北徐马村搬迁至东城新苑,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张爱荣与儿子、儿媳商量,决定把毕增顺接到新房子里继续照顾。因为感受不到声音,毕增顺学东西比较慢,张爱荣不厌其烦地教毕增顺使用电梯。“我们经常看到张爱荣一遍一遍带着他坐电梯,告诉他摁几层楼,手把手地教给他。”巨野河街道北徐马村村支书毕德刚说。

  三餐精心烹制,居室洁净如新,寒衣备足迎冬,夏令摇扇送爽,张爱荣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陪伴在毕增顺的身边。几十年的相处,让她和大伯哥之间十分默契。“虽然我们都不懂手语,但是大哥要是哪里不舒服,看他比划我就知道了,就赶紧拿药给他或者带他去医院。”

  “每次在小区见到毕增顺老人,总是满脸笑容,可以看出来张爱荣老师把他照顾得很好。”北徐马村村民毕述华说。张爱华48年如一日坚持照顾大伯哥的事迹也传遍了整个北徐马村,成为大家争相学习模仿的榜样。

  优良家风,一家三代传承接力

  如今,张爱荣已步入了古稀之年。70多岁的她也经常觉得腰酸背疼,力不从心,她的儿子毕庆德和儿媳王春燕对母亲的付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儿子、儿媳主动找母亲谈心,提出和母亲一起照料毕增顺的生活起居。中午,儿子、儿媳会帮着张爱荣一起准备午饭;闲暇之余,两人还积极学习护理知识,提高照顾水平。

  良好的家风正在代代相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张爱荣的孙子毕于涵虽然年纪尚小,却已经体会到了孝道的内涵。他从小受到奶奶善举的耳濡目染,争着加入照顾爷爷的行列。他知道爷爷无法表达,经常缠着爷爷陪他玩玩具、听故事,和爷爷分享自己的零食。有时还会以歌伴舞,逗得老人开怀大笑,让毕增顺也感受到了儿孙绕膝的美满幸福。前一段时间,毕增顺生病在家躺了十余天,一家四口轮流照顾着老人,做饭、喂药、擦身……大家无微不至地照顾让毕增顺很快好起来,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张爱荣一路坚持过来不容易,也很让我们敬佩;作为村支书,我定期去到家中看望他们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巨野河街道北徐马村村支书毕德刚作为张爱荣一家的老邻居,对张爱荣赞不绝口,“张爱荣的事迹在我们村里人人皆知,对我们村民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未来,我们也会积极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

  家,是一个温暖的字眼。因为爱与责任,张爱荣一家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接力让毕增顺感受亲情的温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通讯员 张润芝)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济南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