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党建引领构建良序善治新格局

2024-08-02 16:4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岳增彩 尹潇

  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是什么模样?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大下河村能找到答案。多年来,大下河村以党建为引领,抓治理、优服务、惠民生,推动村风民风持续改善、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荣获“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试点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镇”“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等称号。

  “大下河村现有846口人,我从1992年开始担任村书记,亲眼见证了负债累累、工作停滞、人称‘破大家’的大下河,由乱变治、由治及兴,变成现在欣欣向荣、团结一心的局面。”大下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茂忠说。

  “明白袋”“议事箱”让开门纳谏成为常态

  在大下河村党群服务中心,进门便会看到桌上的“政策一览明白袋”公文包和“民主议事箱”。“政策一览明白袋”里放着各项惠民政策文件和《村规民约》《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事项)决议表》《年度工作征求意见表》,村民人手一份,让大家都能了解村“两委”班子工作情况;通过“民主议事箱”随机抽取特殊监督员,让非村“两委”成员的党员群众抓阄,监督每月村级重大事项和办公用品采购情况,确保事事能公开、时时受监督。

  群众最关心的是村集体的钱是怎么花的、村里的事是怎么办的。在议事决策上,大下河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大小事项均由村民说了算。大下河从1996年就通过投票成立村民监事会,监事会成员监督村里大小开支;到2020年创设《党员干部、群众代表会议(事项)决议表》,大到村庄发展规划,小到树木修理整形,都由全体党员群众参与决策、参与监督,极大地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村庄和谐稳定。

  “小积分”让党员亮身份、作表率

  走进大下河村党员活动室,粉色的2元积分卡、黄色的5元积分卡、红色的10元积分卡映入眼帘。大下河村党员积分管理体系由量化积分细则、积分定期登记评比、公开发放积分卡、公示评分结果等制度构成,均由集体研究决定。根据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对党员参加集中学习、入户走访、志愿服务等设定不同分值,如按时完成一项基本任务的,奖励一张2元积分卡;将村民合理化建议反馈给村“两委”干部并被采纳的,奖励一张5元积分卡;凡帮助群众解决一件急难险重事情且验证属实的,奖励一张10元积分卡。凭积分卡可以到指定的出彩超市换购商品,同时积分也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

  发放积分卡需要过“五关”:包片干部监督关、党员集中学习关、入户留痕评论关、党支部大会评比关、村民代表评议关。每月月初下发任务清单,督促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开展入户走访,走访照片报村“两委”备案;每年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10次,每次集中发放学习材料、记录心得体会并回收存档;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评比、晾晒积分,现场发放积分卡,会后在党务公开栏内向村民公示积分情况。

  “六个一”让乡村治理活力倍增

  在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基础上,大下河村立足自身实际,推动“积分制”内涵外延“双拓展”,构建起“一项决策机制、一张积分卡片、一副红黄马甲、一项福利制度、一册《村规民约》、一本家政档案”的“六个一”乡村治理体系。

  为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大下河村实行“党支部书记负总责、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党员穿马甲、亮身份,农户插红旗、亮黄旗”的考核奖评制度。考核合格的党员穿红马甲,不合格的党员穿黄马甲;文明家庭插红旗,不合格家庭亮黄旗。同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册“下河岭”煎饼品牌,已研发6个品种,年生产量3.5万斤,带动集体年增收7.6万元。

  为倡导村民讲道德、守秩序,1992年起,大下河村起草制定第一本《村规民约》,1996年定稿印刷、一家一册,以此制约监督权力的使用、规范党员群众的言行。经过6次修改完善,现已达到17章86条,内容逐步完善,涉及党务村务、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村民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作为《村规民约》的有益补充,1996年起创建农户家政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档案内容包括村级任务完成、邻里关系、日常奖惩、违法违纪等情况,通过查询家政档案,可以了解每家每户方方面面的信息,家政档案成为信息查询、评优树先的数据库。大下河村成为全区第一个建立正规农户档案的村,“姑娘相亲查档案”在莱芜传为佳话,“富而崇德、富而尚勤、富而求知”在全村蔚然成风。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下河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创造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良序善治新格局。(通讯员 岳增彩 尹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银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