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开展“提升就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系列活动

2024-05-22 14:03: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常永亮 焦健

  血液透析患者依靠透析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来延长自己的生命,而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血管通路,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为“提升就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济南市人民医院血透室不断开拓创新、钻研学习,紧跟专业发展步伐,自今年起,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使用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同质化绘制穿刺图谱、对疑难复杂动静脉内瘘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对患者血管通路进行可视化管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内瘘启用前超声评估 助力血管通路可视化

  对尿毒症患者来说,良好的通路功能是维持血液透析成功的关键。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血管长期被穿刺,各种问题不断涌现,而血管资源不可再生、数量有限,非常考验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如何最大限度延长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寿命,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是摆在血透室医务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内瘘成熟一般需要4-6周,初期内瘘血管内压高、脆性大,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出血、血肿、内瘘失功、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内瘘使用寿命。内瘘启用前超声评估并同质化绘制穿刺图谱技术应用后,医务人员会在患者内瘘成熟后,第一时间了解内瘘是否通畅、血管管径大小、走向、距皮深度、血流量等整体信息,同质化绘制穿刺图谱上传系统、保存患者通路图片,让患者血管通路可视化,更好地规划透析穿刺路径,为患者后续透析穿刺提供依据,延长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

  超声引导下内瘘穿刺 提升穿刺成功率

  部分透析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年老体弱、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等原因,会导致动脉血流量低、静脉扩张不良以及血管狭窄,进而使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难度大大增加,而重复穿刺会造成血管壁机械性损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一位60多岁的患者就因为体型较胖、自身血管条件不好,导致血管穿刺屡屡失败。由于患者本人又惧怕打针,每次透析对患者来说都比较痛苦,对护士来说更是一场“大考”。

  针对这些疑难、复杂动静脉内瘘,在超声引导下,针尖从进入皮下到穿破血管,再到安全妥当的放置在管腔中的全过程都清晰可见,因此实现了穿刺成功率100%。同时还可以直观地看到局部有无狭窄、钙化、内膜增厚等情况。在超声反馈信息的指导下,大大提高了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了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远期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缓解了患者恐惧心理。

  济南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秉持着“提升就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的宗旨,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开展内瘘启用前超声评估并同质化绘制穿刺图谱技术、超声引导下疑难内瘘穿刺技术,对患者血管通路可视化管理,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线”,提高了血透穿刺的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下一步,血透室将继续深化技术学习与应用,以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为血透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通讯员 常永亮 焦健)

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