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
近日,济南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通力协作,运用纤支镜吸痰技术成功救治一名脑梗死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该患者因咳痰能力丧失,痰液大量潴留,窒息风险极高,生命一度垂危。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晨介绍,患者入院时病情复杂危重,本应转入呼吸重症ICU治疗,但因家属对科室医疗团队的信任,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决定在本科室接受治疗。面对常规手段难以缓解的气道梗阻,科室果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技术。在科室主任刘长江全程指导下,陈晨带领医疗团队精准操作纤支镜深入患者气道深处。凭借清晰视野与灵活操作系统,团队迅速定位痰液积聚部位,顺利完成多轮吸痰,有效打通患者“生命通道”。
“每一次操作都必须争分夺秒、精准无误。”陈晨表示,“纤支镜既是‘眼睛’,也是‘手臂’,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问题。”
除医疗团队的专业处置外,护理团队也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们与医生紧密配合,全程无缝衔接。在操作前,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操作过程中,她们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各项指标稳定,并精准协助医生调整患者的操作体位,为纤支镜吸痰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操作结束后,护理团队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持续开展精细化的呼吸道管理工作。她们通过湿化气道、按需吸痰、严格做好感染防控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保障患者呼吸通畅与生命安全。经过一系列精细化治疗与护理,患者最终脱离危险,体温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家属对医护团队表达了由衷感谢。
该科护士长王俊华表示,此类高风险患者的救治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水平,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成功救治是科室协作成果的体现,更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素养的真实写照。
作为医院重点学科,济南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有13名医生、20名护士,拥有三个病区、80张床位,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常年床位使用率达100%。此外,科室于2023年高标准建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现开放床位14张,配备了呼吸机、床旁气管镜等设备,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重症医护团队,成功救治大量危重患者。在呼吸内镜介入领域,科室构建了完备的技术体系,派专人进修学习,除了常规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检查,目前已逐渐开展良恶性气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冷冻、氩气刀、高频电切除术等介入治疗,多项技术填补了莱芜区域空白,成为区域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力量。此次成功救治再次彰显了该团队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通讯员 常永亮 焦健)
初审编辑:周扬亮
责任编辑:贺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