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吕磊 济南报道
在莱芜地区,“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过半年”,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没有哪个城市能够像莱芜一样对其如此重视,老百姓在节日当天举行“请家堂”“送家堂”“家庭聚餐”等活动。8月22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方下街道张公清村村民李乃东家里见到了正在摆放供品的李胜华,今年的中元节对于他们一家来说显得尤为的重要。
李胜华,是济南市民俗学会会长,他从事莱芜民俗研究35年,搜集保护了大量的中元节习俗资料和实物,从2009年开始,他就积极筹备中元节习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出版了书籍《中元节习俗》,对节日的来历、历史渊源和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等都作了详细阐述。还与山东大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专家、教授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实质性论证、现场采风以及历史渊源的考查等。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济南市莱芜区的“中元节(莱芜中元节习俗)”入选。对于中元节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李胜华告诉记者:“今天是中元节习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后过的第一个‘七月十五’,我们都觉得特别有意义,中元节几百年来能够盛传不衰的原因就是有其传承的价值,它是一个传承孝德文化的习俗,让家庭更和谐,社会教育功能也比较强。”
莱芜中元节习俗以祭祀祖先为主题,以孝亲和家庭团聚为节俗特征,并在传承群体中形成独特“七月十五情结”的节日习俗。相比于其他地方的鬼节,莱芜的“七月十五”更像是感恩节,一方面是祭祀先祖的抚育之恩,同时也是树立良好家风的好机会,中元节习俗在莱芜区传承和发展,重要意义在于“尊敬老人,教育后人”,促进了家庭和睦,对研究地方民风民俗的起源、传承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民俗学术研究价值,推动了地方风俗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传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一个项目既然要保护,那肯定是因为它正面临濒危。不只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中元节习俗不像手工技艺项目,传承技艺就行。一直以来,中元节习俗都沿用口耳相传的家庭传承方式。下一步,希望中元节能够在社会上引起更多关注,家庭和社会共同传承。”李胜华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