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孙银伟
近日,在莱芜区高庄街道第十三届梨花节现场,非遗技艺、农特产品、民俗表演三大板块联袂呈现,鱼拓画、锡雕、面塑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与团山梨醋、口镇南肠等老字号美食同展风采,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近年来,高庄街道为延伸文明实践链条,丰富文化服务载体,不断摸索新思路和新机制,打造“非遗展示+巾帼云商”特色文明实践品牌,传承非遗根脉,不断焕发传统文化活力。
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构建文化服务矩阵。盘活志愿服务资源,积极吸纳民间优秀手工艺人、文化志愿者、历史文化顾问等20余名文化传承人,成立地域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队,编写《高庄纵览》《红色塔子村》等红色文化书籍,开展非遗下乡培训、非遗技艺传承等志愿服务活动,采取挖掘+培训的方式,累计培训非遗手艺人才150余名。
丰富非遗活动,拓展文化展示渠道。高庄街道结合辖区文化实际,注重开展非遗文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每年度广泛开展“梨花节”“送福进万家”“非遗进景区”“民俗文化拓片展”“非遗+托管”、作品展览、手工艺制作等各类文化展示活动50余场次。使广大群众在民俗文化浸润中感受黄土情韵,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链接企地平台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位于高庄街道东汶南村的莱芜区电商培训基地,累计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莱芜区非遗产品展区、地域文化推广中心、非遗凤轩面艺面塑室等20余个模块,系统展示莱芜区非遗工艺产品,在此基础上,搭建“巾帼云商”直播间及“出彩工坊”,吸纳周边妇女劳动力参与手工饰品制作及电商直播带货,累计带动就业300余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高庄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辖区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打好精神文明建设“主动仗”,继续写好“文化引领、非遗搭台、治理唱戏”文章,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家园”。(通讯员 亓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孙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