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东亚合作图景,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范式

2018-11-16 15:58:00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余南平 黄郑亮

  余南平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基地/余南平工作室研究员

  黄郑亮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生

  2018年11月12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对新加坡进行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二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十三届东亚峰会。进入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增长前景不明、投资下降、贸易增长放缓等不利局面,同时,逆全球化、贸易保护、单边主义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应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并与经济活力同样十足的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实现联动发展,维护全球多边主义经济开放秩序和共同发展的愿景,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从双边层面上看,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成果十分显著。自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双边贸易额从从2003年的780亿美元跃升至2017年的5100亿美元。中国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正是东盟的主要经济体——新加坡。

  中国和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细化的推进。但是,对于中国和东盟双方来说,这种经济全球化模式更是一种“生产网络”和“贸易互补”的全球化。中国与东盟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类似,即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开始,承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发展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摸索出一套“进口中间品,加工制造,出口制成品”的世界工厂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逐渐向上提升,朝着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这就形成了中国从东盟诸国进口资源等初级产品,对其加工制造后,向东盟出口机电产品为主的工业制成品,从而形成了“中国-东盟双边产业链”。这种双边产业链的核心是互利共赢,基础是产业互补,平台则是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澜沧江-湄公河等一系列合作机制。可以说,正是“中国-东盟双边产业链”的出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展示出巨大活力和光明前景。”

  在区域合作层面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如今,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分别为世界经济第二、第三和第九位的经济大国,2018年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达20.95万亿美元,接近美国主导的北美新贸易协定下的美加墨经济规模。在贸易上,2017年中日韩对外出口之和约占东亚地区总出口的70%,进口占67%,且三国在东亚区内贸易占比接近60%以上;而投资上,中日韩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约占东亚整体的40%,而对外直接投资之和占东亚对外直接投资的68%。

  目前,以中日韩三国与东盟为主的东亚经济体,逐渐形成了“东亚区域产业链”,以中国和东盟为主的制造业国家,从日本和韩国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进口高科技产品,同时经过加工把制成品带向世界。在这套复合产业链中,日本韩国大致占据着区域产业链的相对高端位置,中国占据着产业链的中高端,而东盟则以低附加值的成本优势位于产业链的更低端。与“中国-东盟双边产业链”相比,东亚区域产业链结构上更加立体和复合化,贸易种类也更加多样化。

  然而,体量如此庞大、经济联系如此密切的中日韩三大经济体,至今尚未达成大型、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无疑增加了区域产业链内部的贸易成本,同时也限制区域内贸易发展和投资的扩大。为此,李克强总理在第21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出建议,即各方同意将尽快完成RCEP谈判,中日韩也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推进三国自贸区谈判,最终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可以说,未来达成自贸协定的中日韩三大经济体,配合日臻成熟的“东亚区域产业链”,将使东亚,东南亚,包括整个亚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

  在全球角度看,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和平解决国际地区问题也是当下的难点问题。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加强战略沟通,搭建安全对话平台,致力于建设以国际法和规则为基础、开放包容的亚太区域合作架构,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区和全球意义。

  具体来看,这种全球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维护了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秩序,尤其是东亚10+3机制、RCEP自由贸易谈判、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等相关合作机制和合作平台的建设,有力回击了当下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主张;其次,以南海问题为主的区域主权争端解决,在中国与东盟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并未成为阻碍国家间国际合作的绊脚石,目前,围绕《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相关东盟国家管控分歧、加强合作,启动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机制,有效地管控了争议,保持了南海地区局势的稳定,中国与东盟对南海问题的处理,为国际社会处理区域争端提供了有借鉴价值的范本;最后,在建设包容性和互补性的全球产业链上,中国与东盟、东亚国家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普惠式发展,东亚地区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这是区域贸易和经济联系的基础,而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则是经济全球化得以推进的基础,建设包容性全球产业链,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国家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使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能够普惠全球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最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亚国家的经济紧密合作,产业链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区域与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社会福祉的增加,在今天的全球大环境下无疑是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的,我们应该可以期待在未来,随着区域经济规模的继续扩大,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加之在中国、东盟和东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大规模的自由贸易机制建立和推进,将为世界展现一个崭新的亚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