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三线”人重游国家17号营地

2021-12-07 14:55: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吕磊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吕磊 济南报道

  12月6日,国家17号营地迎来了三位“老友”石爱国、刘可菊和杨印和夫妇,他们都曾经是“17号厂”的职工,如今故地重游,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段难忘的岁月。

  山东省交通厅莱芜汽车制修厂始建于1966年初,以山东泰安第十七号邮政信箱为代号(俗称“17号厂”),山东省第一辆东方红汽车从这里诞生,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山东省八大军工企业之一。计划经济时代,汽车是紧俏货,前来企业提车要排队,整天人来人往,车辆轰鸣。据石爱国回忆,建厂后职工最多的时候3000多人,职工们业余时间打个乒乓球,在大礼堂看电影,厂区的街巷里时时挤满了欢声笑语。

  随着时光远去,在空旷陈旧的厂房、杂草丛生的厂区上,山东嬴泰文旅集团联合大美儿童世界精心打造因地制宜保护开发项目,规划亲子乐园、田园花海,工业博物馆、营地教育、美食街区、民宿酒店等片区,为传承莱芜工匠精神、激励齐鲁创新梦、弘扬爱国主义的红色教育基地及特色旅游目的地。

  在游客中心展厅杨印和、刘可菊老人看到展厅悬挂的一幅幅的老照片,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几十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刘可菊告诉记者,她依然记得在1971年元旦,大雪没有通车,她为了按时回岗位上班,从钢城区城子坡的老家冒着风雪步行走了5个多小时,那时候,整个厂区热火朝天,每个职工都怕因为自己的一丝懈怠而影响了单位的工作。“好人好马上三线”,她不能因为自己拖了生产建设的后腿。

  远离故土几十年,对于这些老人而言,“三线”情结已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一样盘踞在身体的最深处,让他们无法割舍。当他们如今又回到故土颐养天年的时候,不少人总会难以入眠。于是又重回第二故乡,站在曾经流过汗水的土地上时,心才感到无比的安稳。

  如今,三位“三线”老人的孩子们都已经在本地就业就职,有的还走上了一些部门的重要岗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正如在“三线”建设者当中流传的这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至于“三线”建设者的第二代、第三代人都戏称自己为“三献”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银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