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2024-03-13 14:32:07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 陈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的迫切需要。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深刻指明了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路径方法。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是检验我们党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前腐后继”甚至出现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表面上看是风气败坏,深层次原因是当地政治生态长期恶化导致大面积“肌体溃烂”。同自然生态一样,政治生态也有其脆弱性,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破坏再想修复就会过程漫长且要付出极大代价。假若“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势必对党内政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在党的肌体上留下种种“病灶”。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挫伤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败坏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甚至会使一批党员干部走上歧途,随时都会捅大娄子、出大问题。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当前,为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党先进纯洁、坚强有力,必须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党内政治生态尚未彻底净化。有的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立小山头、结小圈子,严重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危害政治安全;有的政治立场模糊、政治态度暧昧,贯彻决策部署打擦边球、搞选择,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贻误发展时机;有的政商勾结、深度捆绑,造成区域腐败;有的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独断专行,肆意妄为,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纪……种种问题表明,修复被污染破坏的政治生态,避免“政治土壤”板结、“政治水土”沙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

  找准政治生态的“病症”“病理”“病势”,更要在激浊扬清中开药方、动手术、治沉疴。首先,要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破“潜规则”,立“明规矩”,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查处“七个有之”等违反政治纪律行为,坚决清除山头主义、帮派文化、圈子文化,最大限度压缩党内不良行为的生存空间。其次,要保护好选人用人这块重要“湿地”,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清理“近亲繁殖”“政治依附”等政治生态“污泥”,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等政治“陋习”,有力打击各种政治骗子,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要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坚决清除隐藏在干部队伍中的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代言人”“代理人”,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净“水源”。作为惩恶扬善的利剑、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执纪问责,推动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凝聚建设“山清水秀”政治生态的强大合力。(陈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济南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