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莫用问责“利刃”斩断干事创业“精气神”

2024-03-25 11:14:2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郝连芬

唐王街道纪检监察工委 郝连芬

  日前,全国政协社科界别小组展开了一场主题为“如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讨论会,讨论中,有政协委员表示,目前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怕”,怕出错、怕问责,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如何消除干部的“怕”?防止问责泛化,为担当者撑腰鼓劲、加油助威不失为一个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好办法。

  问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也是解决管党治党问题的现实需要。问责是把“利刃”,切忌乱挥舞。挥得好,可以倒逼党员干部恪守担当底线,推动工作落实。挥不好,就会打击工作积极性,斩断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成为干部干事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因此,问责需谨慎,莫让问责泛化寒了干部的心。

  审慎问责,问责戒尺不能失了精准。问责这把“戒尺”,对于干部来说是惩处也是警示。问责的初衷在于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教育和惩戒作用,终极目的是让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尽责。一方面,问责的利剑要找准人,更要打痛人。“不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真正的红脸出汗、戳到痛处,才能够让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做到心中有底线,手中有规矩,不乱用权力。另一方面,问责的利剑不能乱挥,不能错挥。不能简单地把问责当成一种工具,要坚决杜绝“一有错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错误倾向,不能偏离问责制度设计的初衷,把问责当作“灭火”“消灾”“甩锅”的工具。严管厚爱,科学问责激发担当实干。一方面要严管,要坚持“靶向问人”,抓典型。要秉持问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原则,严肃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跟哪些人有关系,厘清关系、明确责任、有的放矢、精准问责。另一方面要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重点突出问责“警钟”效果。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早教育、早提醒、早纠正,引导广大干部明界限、知敬畏、尽责任。

  规范制度,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问责的最终目的在于纠正错误,促进履职担当。要做好问责的“后半篇文章”,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一方面要注重宽严相济,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顾虑,敢闯敢试敢担当。另一方面对于受到问责处理的干部,要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实绩突出的干部,也要及时肯定,营造“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的良好生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