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俊怡
责任编辑:张帆
为进一步加强检察文化建设,丰富干警文体生活,青岛铁路运输检察院走进崂山民俗村,学习传统民俗文化,传承“非遗”工匠精神。
崂山民俗村地处崂山脚下,被青岛市文联授予“青岛市特色文艺示范基地”,被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博物馆分四个厅,分别展示不同的民俗文化。一厅室内陈列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上百件,二厅是崂山传统农家大院场景展示,三厅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年画,四厅为手工艺体验厅,大家可以体验、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如学剪纸、捏面人、做布艺、拓年画等数十种手艺。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的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新年代的年画更能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一张张年画,让大家在学习民俗的同时又接受了红色教育。
传统剪纸、传统面人和年画拓印,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手工体验厅,大家跟着非遗传承人,亲自动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把平凡的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在著名的“剪纸奶奶”李文玲老师的巧手下,精美又饱含美好传统寓意的艺术品就呈现出来。
小面人捏出百态人生,让非遗在指尖传承。一块块色彩斑斓的面团,在师傅的巧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面人。捏面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记忆和风俗。
拓印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以纸和墨为原料,将纸张紧覆在石刻或木刻的文字、图像表面,然后用墨扑印,把模具上的文字和圈案复制在纸上的一套技艺方法。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一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增强民族自信的底气。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需要新时代的我们去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让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通讯员 王慧)
初审编辑:魏俊怡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