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港宁
责任编辑:张帆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记者 宋立鹏 赵港宁 济南报道
2024年4月,走进荷花池边的明湖热电厂,几位老员工手拉手环抱住与热电厂共同成长的大柳树,济南热电明湖分公司生技处处长宋国山按下快门,定格回忆中的“家”。
1983年,济南市首家热电厂——明湖热电厂筹建,成为济南集中供热的“起点”。2022年,明湖热电厂试停运。如今已完成清洁供暖替代。2024年5月23日上午9时许,随着液压破碎锤在烟囱顶部开始拆除作业,这座见证了济南供热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的热电厂正式关停,退出济南供热历史舞台。
初代供热人的“根儿”
是荷花池旁的“家”也是济南供热的缩影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些天,宋国山碰到了明湖热电厂的“老员工”李方水。这位70多岁的老人紧紧拉着宋国山的手,语气诚恳地询问:“我还能领着孙子进厂里看看吗?”这质朴的话语,引发了宋国山对明湖热电厂的诸多回忆。
1996年,22岁的宋国山完成化学专业的学习,进入明湖热电厂开始了“水化验”的工作。
“以厂为家,把设备当孩子,是师傅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宋国山回忆道。
建在荷花池旁的明湖热电厂,由于地势的影响,在雨季来临时总会产生积水的情况,稍有不慎,积水倒灌便会威胁设备的运转,进而影响热电厂的安全生产。
“雨情就是命令”,宋国山跟同事们牢记前辈的嘱托,无论何时遇雨,总会自发地去往明湖热电厂最易积水的地方,设置围堵积水的障碍物,通沟排水。
“我们当时吃住都在厂里,厂里分的房子也近,120户挨在一起,互相吆喝一声就都出来排水了。”宋国山提起众志成城的“战友们”总是带着骄傲。至今,明湖热电厂仍是济南市供热行业安全生产运行天数最长的“保持者”。
20世纪90年代,宋国山每月拿着两百元的工资,却也不愁吃穿。“厂里有自己的食堂、浴室、单身公寓,还有卫生所,头疼脑热需要打针,卫生所的大夫就给办了。”
每当遇到重要工期结束时,宋国山总会跟几个同事相约到北园附近的小饭店“搓上一顿”,那是厂里最早开始“AA制”的一拨年轻人。
时至今日,老同事们总会隔三岔五出来小聚,大家心照不宣地约在明湖热电厂附近的餐馆,回忆当初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奋斗历程,找寻各自梦想“扎根”的地方。
“厂子就是我们的家。”明湖分公司生技处副处长、总值长孟繁盛说。
1990年,孟繁盛在明湖热电厂“扎下了”自己的“根儿”。热电的“老传统”便是“师徒结对”老带新,孟繁盛跟着师傅“辗转”了厂里大大小小的岗位,学习不同的技术。
“我们应该是第一批客服了。”孟繁盛笑着回忆起接电话的那段时光,“当时我们还没有客服部,所以每次到倒班的时候,我们检修队还得承担起‘接工单’的任务。大部分都是企业工厂的电话,老百姓很少用暖气。”
“供热范围东至大明湖一带,西至山东省造纸厂,北到北园大街以北,南至泉城路。当时周边还有许多济南知名老企业,济南第二印染厂、济南毛纺厂、济南造纸东厂等。”孟繁盛说。
当时的采暖费每平米高达十几元,不是老百姓们能够担负得起的;家家户户在寒冬来临之时,只能靠家里生起的煤炉子和屯下的蜂窝煤度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孟繁盛跟宋国山挂上早期志愿服务的红绶带,走上街头,为市民们讲解集中供暖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市民用上了集中供暖。
节能降耗“汽改水”
热企“温度”在沸腾的“热水”中流进千家万户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用户选择加入集中供暖系统。
曾经,在供暖季,马路上的井盖里会冒出呼呼的白气。但如今,这种现象已不复存在,许多市民都好奇白汽为何“消失”了。实际上,这是因为济南自2008年开始实施供热管网“汽改水”工程。
据悉,为了让省城居民温暖过冬,同时提高供热的安全性和节能环保水平,济南在这十几年间投入了数亿元用于蒸汽供热管网改造,明湖热电厂作为济南供热的“排头兵”,更是最先完成“汽改水”的任务。
“一方面是为了节能降耗,另一方面,在居民的使用感上,‘汽改水’会更好。”孟繁盛跟记者解释。
“汽改水”可以提高供热效率,让居民家中更快地升温;而且热水供热比蒸汽供热更加稳定,让居民感到更加舒适。
此外,之前的蒸汽供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而热水供热则相对较少、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汽改水”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不易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
随着“汽改水”工程的完成,济南的供热系统将更加先进、高效。
明湖热电厂一、二代设备老照片
明湖热电厂在硬件设备的配置上,也最早实现了自动化。
这是记者在济南热电集团文化长廊中看到的一张老照片,它清晰地记录了明湖热电厂一二代设备共存的场景。照片左侧的白色控制面板上分布着用于调节生产需求的按钮,必要时需人工手动操作,而右侧的两台黑色计算机则是济南市首套全自动化检测设备。操作工“老曹”正在检查机器的运行状况,他的徒弟则在一代设备前进行监测。在这一方小天地里,一二代设备与师徒共同存在,这不正是一种传承的力量吗?
“现在,供暖管家可以根据ERP随时查看居民家中的入户流量甚至是室温,有问题直接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宋国山说。
2022年,济南能源集团自主研发全国同行业首个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简称ERP),通过ERP智慧平台着力打造智慧能源,构建安全、可靠、开放、融合、共享的数据生态,赋能城市发展,打造智慧供热“一张网”。
在数字化调度大屏前,工作人员详细地向记者介绍并展示了“ERP”智慧平台。该平台就像是一个“智慧大脑”。通过该系统,清晰地看到全市各个供热区域的实时情况,包括供热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以及供热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等信息。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供热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供热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供热效率和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
正式与“老伙计”告别
能源转型迭代“一张网”向“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湖热电厂的设备逐渐老化,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改善周边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该厂于2016年拆除了2台35吨燃煤锅炉。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
为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有序推动低效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工作要求,济南能源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通过推动能源转型和热源迭代,实现能源“一张网”的创新发展。
温暖与蓝天并重,停运备用2年,明湖热电厂正式关停。
敢做事,能担当。济南能源集团在践行济南中心城区供热无煤化的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电厂停运后,原有的居民供暖又从何而来呢?
“事实上,明湖热电厂已停止供热运行2年。”济南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集团通过新旧热源“接力”方式,发挥“一张网”优势,优化区域内热源热网布局,充分发挥黄台电厂余热利用作用,承担起明湖热电厂原有供热区域的送暖任务,服务周边470万平方米用户。“经过充分论证和技术数据分析,明湖热电厂关停并转后不会对区域供热产生影响,且已有技术替代方案,可以确保原有供热服务区域用户的正常取暖,具备正式关停条件。”
新热源已经准备就绪,聊热工程正式动工,两大外热将驰援济南。
去年以来,济南能源集团积极引入外部热源,培养新的生产力,为“一张网”的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强大动力。
截至目前,济南能源集团的供热面积已达到2.9亿平方米。以“项目突破年”和“项目深化年”为总引领,济南能源集团将陆续实施石热入济和聊热入济项目。预计到2025年底,将增加超过1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
以正在实施的聊热北线长输热源工程为例,管网长105公里,供热面积7000万平方米。未来,西部外来热源将进入党杨路泵站,通过热网主管线供应至原明湖热电厂供热区域。聊热入济项目采用大温差换热技术,可提升供热能力。项目建成后,可满足供热需求,推动供热无煤化。
“正式关停后,明湖热电厂地块将迎来涅槃重生。”济南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按计划,济南能源集团将通过能源转型、结构调整,实施城市更新建设,打造高品质商业住宅区,提升主城区形象,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该厂土地熟化工作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将以崭新面貌融入大明湖周边地区。
未来,济南会在新的能源发展之路上稳步迈进;而明湖热电厂的这段过往,将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中一份独特而珍贵的记忆。
初审编辑:赵港宁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