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乐双
责任编辑:王静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18日正月初九,龙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全国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纷纷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主题,吹响新一年的奋进号角。
山东:深化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招商引资
2月1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奏响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的强音。
“新春第一会”,山东缘何聚焦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
是关键时期的战略考量,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一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回首过去,山东始终以开放促转型、以招商增动能,有力支撑了9万亿经济大盘。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烟台跻身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等迅速发展,山东站在了对外开放最前沿;进入新世纪,山东进出口总额不断实现突破,一大批内外资企业、项目相继落地,快速提升了全省经济实力。
继往开来,山东扎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深耕高能级开放平台“试验田”,海尔、潍柴、万华、海信、重汽等一大批企业驰骋世界经济舞台……进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阶段,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2023年11月30日,青岛港里,一艘货轮在装卸货物。图片作者:张进刚/视觉中国
一系列数字更是山东扩大开放的生动例证。去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近3.3万亿元,中欧班列开行2566列、增长24.7%,新增海运外贸航线27条、总数达245条。山东对俄罗斯、中东欧、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7.6%、18.6%、18.1%。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山东好品”走出国门,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去年,山东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表现亮眼,同比增长47.3%。
这个春节,淄博软陶“龙龖龘”以其憨厚丑萌的形象火爆出圈,甚至走出国门,订单排到了4月底。
“不是丰田本田买不起,而是三轮车更有性价比。”最近,一条“火到国外的三轮车到底有多豪华”的短视频走红,视频中的豪华“三蹦子”产于日照五征集团。原来,五征集团与意大利一家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新电动三轮车,获得大量订单,成为欧美国家市场的新宠。
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就是要以项目招引和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大盘之“稳”;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撬动经济新增长、塑造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山东聚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接续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创新提升行动,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为山东带来了众多产业链、甚至产业集群。在济宁,历时两年、40多次谈判,宁德时代项目一期投资210亿元的电池、光伏等五大板块全面开工,带动亘元新材料、厦门金龙零碳交通产业园等17个上下游项目相继落地;在临沂,近两年来招引工业项目2274个,完成投资1280亿元,去年实现产值887亿元,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助力工业经济首次成为第一税源。
人勤春早,齐鲁大地动能澎湃。山东“新春第一会” 擂起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战鼓。深化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招商引资,山东将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东:聚焦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上午举行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主会场上,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发表讲话,广东2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以及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领导进行表态发言。
(图源:南方+)
这是继去年春节后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广东省第二次在首个工作日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本次大会上,广东省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东提出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努力成为主要的创新策源地,赢得战略必争领域的胜利。
当前,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头良好。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据此,广东提出要视人才为珍宝,与企业同奋斗,用市场育动能,向改革要活力。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安徽: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18日上午,安徽召开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安徽大剧院,各省辖市、县(市、 区)设分会场。
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屈明亮、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善兵、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羽、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等多位企业家在大会上发言。
会议通过表扬先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加油鼓劲,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加快营造人人都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
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8”条,提出“3个70%”要素保障机制,即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其中政府性引导基金投向民营企业的占比70%左右;保障用地需求,统筹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在70%左右;保障能耗需求,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的民间投资项目占全部项目比重在70%左右。
同时,自2023年8月起,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听取他们的诉求、心声,征求他们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针对企业反映的困难,能够现场解决的明确方案;解决不了的,确定牵头部门,规定反馈、解决时间。
此外,去年底,备受瞩目的徽商总会正式成立。至此,遍布全球的徽商有了“娘家”,征战商海、报效乡梓有了更加有力的载体支撑。
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龙年上班第一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一场大会,议题是优化营商环境。
在过去的6年中,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开了6次,行动方案出到了6.0版。2024年2月18日,7.0版公布。
从1.0版到6.0版,上海共实施了951项任务举措,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在世界银行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20年(最新评比年份)的第31位,上海是评估权重占55%的中国样本城市。截至2023年底,全市企业总数达289.2万户,相当于每10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小老板,密度居全国第一。
上海浦东陆家嘴建筑群。视觉中国
营商环境要让企业感受到。注重企业感受,可以从7.0版的诸多细节中看出。
一个非常直观的变化是条目少了——从6.0版的208项减少到7.0版的150项。条目减少的背后是全新的“用户意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重在“对外”,也就是面向社会和经营主体,立足于社会看得懂、企业有感受,因而只纳入社会和企业各界关心的任务事项,政府部门内部的工作则不纳入。内部工作不公开不等于不做。在优化营商环境7.0版对外发布的同时,政府内部还印发了两个附件:一是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表,二是各区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复制推广清单。这些内部工作因与企业和社会关联较弱而没有纳入7.0版公开文件。
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就是要通过逐年升级,持续把工作做实,推动问题更好地解决。政策的延续性还在于让已有的政策找得到、读得懂、用得顺。7.0版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企业服务提升行动”中提出“鼓励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切实提升高频政策申报便利”“赋能园区成为服务企业的贴心‘店小二’”等内容。
(海报新闻编辑 孙翔 综合大众新闻客户端、海报新闻、南方+、安徽日报客户端、上观新闻等)
初审编辑:王乐双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