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眼|跨境贸易又有大行动!济南正在打造内陆“黄河出海口”

2025-07-16 11:18:14 来源: 济南报业全媒体 作者: 王端鹏 丁梅浩

  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开放能级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通关时间每减少10%,可带动贸易额增长近5%。这一数据表明了为何全国多地都将跨境贸易便利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

  7月11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济南市2025年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措施》起草情况的汇报。

  至于跨境贸易如何加快发展,会议释放出三个明确信号——

  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抓好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持续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跨境贸易降本提质增效,提高口岸管理服务效能;

  凝聚工作推进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这表明,此次起草的《工作措施》,既是济南落实国家“稳外贸稳外资”的关键举措,更是济南抢抓机遇、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的主动作为。

  沿海经验照亮内陆

  放眼全国,一场围绕跨境贸易便利化的竞赛已然展开,并形成了“沿海领跑、内陆追赶”的格局。先行城市的成功经验,为济南在内的内陆城市提供了宝贵借鉴。

  以上海为例,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在提升跨境贸易效率上成果斐然。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持续迭代升级,实现了从货物申报到运输工具申报,再到支付结算等跨境贸易全流程业务的“一站式”办理。这一举措极大地简化了企业的办事流程,以往企业需在多个部门、多个系统间来回奔波,如今只需通过这一个平台就能轻松搞定所有申报操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再看深圳,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力显著。深圳通过优化跨境电商货物通关流程,推行“提前申报、货到验放”等便利化措施,让跨境电商货物能够快速通关。同时,搭建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物流、支付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

  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无疑为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也激励着济南在该领域不断探索创新。

  港口群与内陆枢纽的共振

  放眼齐鲁大地,跨境贸易便利化已成各地市高质量发展的必争之地。

  青岛凭借港口优势,创新推出“港航通”平台,实现海运物流全链条可视化;烟台依托日韩经贸合作优势,打造了“中日韩跨境快线”;临沂作为物流之都,则探索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在全省“一盘棋”布局下,各市既相互竞争又协同发展。特别是随着RCEP生效实施,山东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联动更为紧密。威海开通至乌兹别克斯坦的“齐鲁号”班列,与济南的中欧班列形成东西呼应;日照港与临沂商城联手打造的“海铁联运”模式,为济南等内陆城市提供了“出海口”。

  山东跨境贸易发展呈现明显的“海陆并进”特征。对济南而言,既要借力沿海港口,又要发挥作为省会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特别是“齐鲁沿黄专列”的开行,使济南成为连接沿海与沿黄城市的重要节点。

  陆港创新的济南解法

  作为沿海内陆城市,济南在跨境贸易便利化领域已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

  在中欧班列发行方面,济南不仅保持了年开行1000列以上的规模,更创新推出了“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冷链”等特色服务。更值得关注的是“一票多车”模式创新,允许同一票货物分车进出综保区,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5%,这一创新已入选商务部全国推广案例。

  济南正打造“空港智慧口岸”,航空货运“空侧直通”模式实现国际货物“机坪直提”,通关时间压缩至3小时内。针对特色产业,济南还推出定制化服务:齐鲁制药通过“白名单”制度,生物医药产品通关速度提升50%;章丘大葱出口享受“农关对接”绿色通道,实现从田间到海外市场的无缝衔接。

  今年1-5月份,济南市进出口997.7亿元,增长21.6%,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度达17.5%。其中,出口651亿元,增长13.5%;进口346.7亿元,增长40.2%。

  这些“济南实践”证明:内陆城市完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弥补地理劣势。这份成绩单背后,彰显了济南以制度创新和服务升级,成功构建内陆开放新优势的战略智慧。

  跨境贸易便利化是一场持续攻坚。济南正以创新实践打破内陆桎梏,大步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这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南方案”,将为内陆城市开放崛起打造强劲引擎。

  原标题:趵眼|跨境贸易又有大行动!济南正在打造内陆“黄河出海口”

初审编辑:刘若凡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