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上有个“夫妻”邮电所

2023-10-09 10:0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崔鹏森

  每天一早,进出刘公岛的码头上总见到一对夫妻,将邮件装船,到达码头再卸船,然后运到邮电所,再一一归类、分拣、登记、投递。到了傍晚,在最后一班船要驶离刘公岛的时候,再将一天收揽的邮件搬运到船上运至市里,这就是山东威海刘公岛邮电所的日常工作。

  刘公岛,位于山东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船20分钟可到达。它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岛内除了甲午战争博物馆等人文景观,一座具有古典气质的小楼自20世纪末就一直矗立在这里。小楼偏居一隅,并不显眼,但岛上的居民、游客、部队官兵却对这里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情怀。这座小楼风雨兼程数十年,服务之旅从未间断。一对可爱的夫妻,正在用双手编织着与外界连接的纽带。这就是海岛上唯一的邮局——刘公岛邮电所。刘建强、于兰夫妻二十六年驻守,把爱岗敬业当作一种习惯,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1995年,刘建强参加工作,做了邮局一名普通的投递员。他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学习各种业务。工作不到三年,原来驻守在刘公岛的邮局工作人员退休,局领导看刘建强工作能力突出,熟悉邮政各方面业务,就安排他和他妻子一起进驻到岛内。刘公岛虽然风景秀丽,但在这里居住条件仍是非常艰苦。刘建强没有犹豫,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岛上,既做投递员又做营业员,承担起为岛上的居民、军队以及游客收发邮件的责任。

  由于刘公岛邮电所与威海市区有一水之隔,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冬天,经常由于天气原因不能通船。支局进出口邮件运输工作原来委托他人代办,进出岛邮件数量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冬季,这也是海面经常有大风大浪的季节,海水潮汐落差变化也很大,装卸邮件非常困难。很多受委托的人员因为承受不了如此恶劣的条件便中途放弃。于是,40多岁的刘建强夫妻主动肩负起了搬运工的责任,岛内岛外的进出岛邮件都由他们来回搬运。

  刘公岛上植被茂密,花蚊子、大蚂蚁、蝎子、蛇比较多,被蛰被咬对于刘建强两口子来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早晨起床不注意,没发现有蝎子钻进了鞋里,一伸脚进去脚趾头一下子被咬了个大包,所幸没有大碍,只是红肿疼痛几天而已。”刘建强说。

  即便条件如此恶劣,刘建强夫妻的工作却从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耽误过。每年接收投递的函件2万余件、包件4000余件、报纸杂志4万余份,从无一例失误。

  驻守刘公岛部队的一位士兵考取了士官学校,两年毕业后又回到了岛上。当他再一次来到刘公岛邮电所,向家中邮寄包裹时,激动地对刘建强夫妇说:“现在我才知道封装应该是由我们自己来做。谢谢你们的细心服务,辛苦了!”十几年前,岛上的通信不便,刘公岛邮电所搭起了新兵和家长之间的连心桥,刘建强夫妇也因此与岛上的子弟兵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每逢佳节都帮助他们向彼此互道平安,家长们非常感激,每年春节纷纷打电话来拜年感谢。新兵来支局向家中邮寄包裹时都是夫妻二人帮助封装缝纫。今年有一位驻岛新兵由于是从技校入伍的,学生毕业需要本人回校考试,家中邮寄身份证让他坐飞机回校。邮件本来应该在第二天运输进岛,但由于时间仓促,他需要当天到青岛坐飞机,而巧遇当天有暴风雨,进出刘公岛的旅游船全天停航。刘建强多方联系船只让这位士兵坐船出岛,及时把身份证送到士兵手中。士兵非常感动,掏出数百元现金致谢被刘建强婉言谢绝。正是这种服务让子弟兵在外倍感温暖,即使离开岛上也不忘时常回来探望这对夫妻。

  刘公岛邮电所不仅要为驻岛军民提供服务,旅游旺季时每日还有两万登岛游客产生用邮需求。刘建强夫妻二人肩负起整座岛内驻岛官兵和居民的邮政普遍服务工作,周而复始近30年,从来没有发生邮件丢失、差错和客户有理由投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刘建强夫妻二人还是坚持做到使用规范服务用语对外服务,熟练掌握普遍服务四项基本业务知识,按照邮政业务操作标准规范收寄信件、包件和邮政汇兑业务。同时严格做到安全寄递。对于客户来函盖戳,做到信件当日到达、当日精心加盖、当日发出,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有数位客户在收到加盖完美清晰戳记的信件后又特意回电、回函表示感谢。

  一个邮电所,一对夫妻,正在用他们的执着和信念,坚守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他们是绿衣使者,他们是“情系万家、信达天下”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但这份坚持值得让人称赞和尊敬。

  (崔鹏森 摄影报道)

初审编辑:魏俊怡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