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聚焦山东济宁:实干践诺开新篇

2025-02-18 10:46:36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金鹰莱赛尔纤维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满载集装箱的轮船鸣笛启航、通江达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升腾着浓浓烟火气,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马力全开……这是春节期间,山东省济宁市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生动图景。

  持续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等品牌,加快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努力在鲁南经济圈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勇争先……号角吹响,济宁大地春潮涌动。

  “迈开‘进’的步伐,坚定‘绿’的方向,开拓‘新’的视野,强化‘实’的作风……”2月8日,济宁市“新春第一会”上,18位各行各业代表铿锵发言,掷地有声,奏响高质量发展“新春和鸣曲”。

  在济宁能源梁山港智慧调度中心,重载车皮的翻卸车台、储煤棚的斗轮堆取料机等设备已实现远程操控,操作手坐在办公室里,就可操作多台机器进行装卸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截至目前,梁山港的集疏港量达236.7万吨,本月计划完成280万吨,在‘干’中实现‘开门红’。”梁山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济宁经开区项目建设现场,一张“挂图作战”图表格外抢眼:“2+2”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即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商用车专用车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高端电力装备、节能环保2个50亿级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培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每天坚守项目建设现场的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去年又一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和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称号。新春伊始,企业订单增幅、营收显著增长。

  “今年1月,经开区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的周转资金难题,为企业招引关键岗位急需人才……”在现场,企业负责人对经开区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复产所做的实事表达了感谢。

  “蓝图能不能实现、工作能不能落地,关键看状态、看干劲、看作风。”济宁市委书记温金荣表示,在济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没有“半拉子工程”。招“数”就是招“成”。招引一项,落地一项,成功一项,见效一项。今年,全市1030个实施类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复)工832个,开(复)工率80.78%。每个项目从招引落地到开工投产,都有专班(专人)包保,一包到底,直达见效。

  这一点,在微山县接续抓项目建设,创新赋能工作实践中得到验证。当地锚定目标,认准的事一干到底。“新官理旧账”,几任党委政府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对接30余次,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5个,新开工项目24个。6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彰显“微山速度”。

  在山东恒信产业园年产50万吨乙醇绿色能源项目现场,生产机组马力全开,气体净化、分离、压缩、醚化、精馏等关键环节按照各自序列,每一台机器都在高效运转。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乙醇50万吨、乙酸甲酯20万吨,产能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二。据悉,这个项目以焦炉煤气、水煤气和甲醇为原料,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绿色能源乙醇。这一创新举措将进一步拉伸煤基化工的产业链条,推动我国焦化、煤气化、甲醇企业的产业升级,实现资源的绿色、高效、高附加值利用。

  与此同时,济宁高新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铺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工程机械加快出海步伐。

  春节一开班,28台设备就开始发往欧洲。发货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济宁易康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飞介绍:“我们的滑移产品月产量约600台,出口率高达98%,主要销往欧美、中东、日韩等地。目前的生产计划已排至2025年9月,我们正全力组织生产以满足订单需求。”

  济宁易康机械有限公司的“出海之路”是济宁高新区传统工程机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5.2%。

  “济宁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走在前,勇争先,责无旁贷。”济宁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的一年,济宁小微企业都信心满满,决心干起来,开工即“满弦”;济宁人力资源部门则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助力企业取得开门红;驻村干部也有了新打算,力争开辟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培养更多“新农人”……走在人勤春早的济宁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这里,人人都是奋斗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