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煤黑子”遇上数字化——齐鲁云商:争做数字场景应用的“创造者”

2025-10-17 16:09:12 来源: 大众新闻客户端 作者: 殷圆圆 范振峰 孙旭冉

  “智能驾驶舱”“锅炉环保模型”“D立方大模型一体机”……这一系列新鲜概念的工业版场景应用都出自山东能源集团一家数字科技公司。

  这家企业跨界非煤产业,如何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涉足互联网场景?其场景应用效果究竟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供应链风控有妙招,“驾驶舱”来帮忙

  为更好的适配化工、新材料等业务数字化需求,齐鲁云商打造“智能驾驶舱”,为产业供应链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实现“仓、配、运”全流程可视、可控、可管,彻底告别传统管理“模糊感”。

  这个“智慧大脑”的核心,藏着两个“数据法宝”,即运营看板与数据看板。运营看板就如供应链“管家”,可区分货物品类、实时播报库存、统计出入库量,还能预警货物超期、呈现市购价趋势,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数据看板则是“全能指挥家”,整合非煤产业供应链的经营、发运、结算、运力模块,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各类数据,让复杂信息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这套智能驾驶舱还具备“风险识别”与“溯源追踪”的超能力。“智能驾驶舱通过实时监控与自动校验数据,可快速捕捉不合规风险点并警示;业务数据实时留痕,让每笔操作有据可查,为合规检查、问题溯源提供了支撑。”该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王丛介绍。这样一来,驾驶舱便真正实现了供应链高效运营与合规管理的双向赋能。

  环保技改破瓶颈,“新技术”来提效

  走进淄博一家化工厂热电厂,一套智能环保系统正稳定运转——这是齐鲁云商为其量身打造的双路径优化控制锅炉环保优化模型,也是近期燃煤锅炉优化提升改造技术领域的“明星亮点”。

  此前,化工产业因生产计划调整,面临锅炉负荷波动大、烟气排放不稳定问题,“环保达标”与“效益提升”难兼顾。关键时刻,齐鲁云商与当地一家化工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他们依托工业大模型核心技术,在燃烧控制端通过软测量与在线寻优,精准调控给煤、风量,减少煤炭消耗;在环保治理端实时捕捉参数,提前调整风煤配比和药剂投加量,稳排烟浓度、提脱硝效率、减氨水消耗。这套“源头减量+末端优化”的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人工调节的局限,让锅炉运行更智能、更高效。

  项目落地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智能系统自动投运率超95%,燃烧性能显著优化,年节约成本80余万元,实现“降本减污”双赢。如今,该项目已成区域传统产业转型标杆,为更多企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绿色发展经验。

  设备管理能“说话”,“大模型”来支招

  在煤炭、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生产设备就像是“沉默的巨人”,传统运维全靠人工“眼睛看、耳朵听”,难查故障隐患,还容易陷入维护不当困境。设备停机将致生产线“断链”,造成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损失,智能运维成行业迫切需求。

  今年,齐鲁云商研发上线了“D立方”大模型一体机,并将一体机与设备智能诊断运维相结合,为这些“沉默的设备”装上了会“说话”的“智慧大脑”。它一边指挥着遍布设备周身的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捕捉温度波动、压力变化、细微振动等每一个数据信号;一边通过AI算法快速消化数据,清洗杂质、提取关键特征,为每台设备量身打造“健康档案”,不仅能提前发出故障“预警信号”,还能精准预测设备“剩余寿命”。更贴心的是,它会把复杂的分析结果转化为清晰的维护建议,与运维人员顺畅“对话”,真正让冰冷的设备“开口”传递需求。

  提前感知、智慧研判、技术迭代、赋能转型……这就是齐鲁云商的“智慧”所在。该公司董事长王德龙称,目前公司在助力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数字化场景的认识和能力上已走在前列,未来将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企业打造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数字化生态。(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殷圆圆 通讯员 范振峰 孙旭冉)

初审编辑:赵港宁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