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与济南

2024-07-09 10:4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帅

  大众网记者 刘帅 济南报道

  一百多年前,一次惊天动地的改道,黄河将济南拥入怀抱。

  从此,济南不仅有着清泉浣濯的灵秀,更增添了黄河奔腾的雄浑。

  黄河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源泉所系、血脉所依、根魂所在。发掘黄河文化的内涵、活化黄河文化遗产、讲好黄河故事既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课题,更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对于弘扬黄河文化具有显著的优势。

  1

  古韵今风两相宜,且以诗意共远方。

  鹊华烟雨,一个富有诗意的词,也是一个独属于济南的文化意境。站在泺口黄河大坝上,就能远眺“齐烟九点”中的鹊山与华山。如果在秋天,晴空之下,黄河之水与天际相映,天水一色,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笔下的《鹊华秋色图》就仿佛再现眼前。如果是在阴天或小雨中远望,两山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中,山水隐约,呈现出的“鹊华烟雨”景观,更是让人沉醉其间。

  1855年,决溢的黄河夺大清河入海,自此济南开启了与黄河伴水而生的关系。面对这条高于济南城区的地上“悬河”,历代济南人倾力筑坝固堤、修桥通隧,矢志跨越黄河发展。

  今天,人们站在堤坝上便可尽览泉城美景,药山、华山和鹊山与黄河相依相存。古代名医扁鹊曾居鹊山,采药于药山、华山,炼丹山下,救死扶伤,鹊山由此得名。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正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华山)和鹊山一带秋景。而黄河雕塑、胶济铁路百年大桥、古渡浮桥也是人们认识黄河、了解黄河、体验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黄河文化,对于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给予了太多的营养,滋养着无数的济南儿女,深化着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扩充着济南的文化深度。

  七百多年前,赵孟頫以济南黄河入画;七百多年后,沿黄河逆流而上,黄河文化展览馆坐落在相同视角的位置。凭栏远眺,泺口古渡、铁路大桥等黄河地标一览无余。

  大河之畔,泉城的黄河文化已经蓬勃兴起,这座滔滔黄河水浸润的城市,正在用独特的魅力,向世界讲好黄河故事。

  2

  近年来,济南坚持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黄河文化名城打造行动”,打造文化新名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济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在《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方面,提出了“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一系列的公共文化场所和文旅项目也具体布局,推动黄河文化走向世界。

  事实上,围绕黄河,济南已经做了许多突破。“万里黄河第一隧”济泺路黄河隧道、凤凰大桥通车,市民中心、城市展厅正式启用,黄河体育中心、黄河大道一期、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成为济南和黄河文化紧密融合的重要载体。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经济强省山东的省会城市,济南正在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黄河故事。

  近年来,济南市策划、举办了多场有关黄河文化的会议、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去年11月,“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美丽中国”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济南举办;6月26日,济南市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系列活动启动……

  另外,济南还出台了《关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行动的意见》,编制实施了《济南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开展“黄河文化名城打造行动”,从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利用、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讲好黄河故事等方面,统筹谋划全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6月,由黄河文化发展工作站组织实施的全国首家黄河会客厅平台发布会暨山东基地启动仪式在济南成功召开。黄河会客厅以“民生黄河、生态动能、中华文明”为核心主题,融汇黄河智库、黄河文明、黄河产域、黄河金融、黄河科创、黄河物贸六大振兴赋能体系,旨在建设黄河流域综合体基地,为黄河文化赋予新动能。

  可以说,黄河文化的建设、打造,济南一直在加快脚步,不断推出各种相关的大动作、大举措,展现出济南市在黄河文化发掘、传承、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3

  文旅融合,是讲好黄河文化故事的有效途径。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这是一场时光宝盒与九曲彩云的双向奔赴,济南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探索中,奏响了铿锵的“振兴曲”。

  每年秋天,不少济南市民会来到泺口大坝上的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这里绵延十余公里的千亩银杏林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人们来这里赏秋天的颜色,观黄河的雄浑,体味秋游的乐趣,感受济南秋季独有的意境。

  在这里,不但能够欣赏被誉为中国“水上长城”的黄河堤防、险工、水闸等工程景观,更可体会凌“悬河”之上的奇伟之感。

  置身巍巍长堤之上,南望千佛山倩影,群山叠翠,泉城美景尽收眼底;徜徉其间,亭栏松石,移步换景,临风听涛,心旷神怡;大量的野鸭、水鸭、灰鹭、白鹭、灰鹤、白鹤、天鹅等野生鸟类自由飞翔;玉带束腰的百年铁路老桥、斜拉式公路桥、泺口古渡浮桥为古老的母亲河更增添了几分妩媚姿色。

  《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中明确,建设长平山水、鹊华城光和济章田泽三大独具特色的沿黄风貌段,打造浪溪河、玫瑰湖、北大沙河、济齐湿地、鹊华、济章六大节点,突出城河自然交融景致,串联黄河、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湖库等多样生态节点,实现城市与黄河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融合……密切黄河与小清河的生态联系。另外,加强与济南城区内重点景观联系,协同打造黄河—小清河—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山泉湖河城”精品旅游带,营造更具品质和诗意的鹊华烟雨、齐烟九点沿线风光,展现黄河水韵之美,凸显“鹊华城光”。

  如今,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以“一堤、两馆、四个百年建筑”为主体,以标准化堤防工程为主轴,充分发挥泺口百年险工核心区优势,规划建设了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鹊华楼展馆中心展览区,标准化堤防记事碑广场、宪法广场、泺口九烈士纪念广场等多处主体园区,以多样的水情宣教载体、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优美的水域生态景观,打开了对外展示黄河魅力的新窗口,全力开辟黄河文化传承与水情宣教的融合新模式。

  “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的伟力,在于“源泉混混,不舍昼夜”;新时代赓续黄河文化,在于顺应时代旋律。如今,济南市黄河文化建设成效不断显现,在打造“黄河文化名城”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