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赋能项目建设加速跑 济南能投集团“红色工地”分外红

2024-07-29 10:06:3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亚男

  2024年以来,济南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济南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锚定全市“项目深化年”目标任务,以“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旗飘在工地上”实践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红色工地”建设,在项目一线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力量。

  政治引领抓党建 当好项目建设“排头兵”

  支部把补“钙”壮“骨”作为提升团队执行力的先手棋,用思想引领步调统一。在项目现场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组织板房读书会和“七比两创”等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在项目攻坚中发挥模范作用。为强化员工业务技能,支部开展“每周一课”,以工程进度为节点依据,交流党员学习心得,提升全员学习意识,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

  夯实责任抓党建 种好项目“责任田”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支部构建“党建+N”工作机制,以“党建+市场开发”“党建+项目建设”“党建+安全生产”“党建+管理提升”等,抓重点、补短板,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新能源开发的最前沿、项目建设的主阵地。

  位于历城区港田路与港沟路交叉口的莲花山充电驿站,是能环党支部首座“光储充”一体化样板示范站。该站拥有54个充电桩,创新融合了光伏发电、储能、快充、液冷超充等技术,采用光储充放一体化智能微电网设计,结合了车网互动、有序充电,安全智能高效便捷,最快可以实现“一秒一公里”,不同车型一次性充满电仅需10至20分钟。

  在莲花山充电驿站的建设过程中,外线配电线路工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外线的远近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为节约成本,支部委员、总经理李伟龙第一时间协调政府各部门的批复手续办理工作,与供电公司、设计院细致沟通,多次更改线路路由,经过多次讨论计算确定后的最佳路线为公司节约成本二百多万元。

  配电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接火是一个关键且耗时的环节。原本这一过程预计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为缩短工期,李伟龙多次提前主动向供电公司汇报,对发现的潜在问题和隐患立即整改和优化,最终用了15天便完成了接电工作,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整体进度。

  在支委的带动下,支部党员积极开展“双亮”“双带”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推进重要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

  自开展充电站业务后,支部收到职工及外部咨询电话2000余通、收到推荐场地信息1700余条。为了不错过每一条有用的信息,支部委员、副总经理曹学森带领市场开发人员对每个场址信息的周围交通热力情况、场地的土地性质及租金情况、电力接入条件等进行分析、筛选,每天至少勘察十余个场地、与十几家场地业主进行谈判对接。

  为确保选址有效,充分了解出租车、网约车的充电习惯,他经常深夜到周围其他场站与司机进行交谈,对每一个场址的选择做好充分的调研和经济分析,提高了项目选址的质量。

  支委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最终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截至目前,支部共计建设1000余个充电桩,每天可为5000辆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

  创新形式抓党建 搭好项目建设“连心桥”

  为充分发挥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作用,支部与能投集团管理第二党支部、工程集团所属济南城投设计院第三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工作。

  通过签订共建协议,以学习教育及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党建共建。并就项目推进过程中难点、堵点、痛点列出党建共建清单,作为双方党支部年度重点工作计划。针对党建、行政、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交流座谈,开展管理协作共建,提升双方管理效能。夯实安全筑基,开展互讲安全课、相互结对帮扶、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共同组织安全培训等,提升安全生产共建水平。

  特别是在充电场站空间规划和交通组织设计中,目标场地业态较多、场地复杂,车位排布和驿站规划需要直观地展现。城投设计院第三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先进空间规划技术,制作场地车辆视频动画和驿站空间,场站效果一目了然,使得项目进程快速推进。

  党建引领,赋能项目建设加速跑。通过“红色工地”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项目党建工作与重点项目建设的互融互促,7月25日,济南市新能源汽车“进万家”活动暨充电基础设施“千站”行动启动仪式在莲花山超充驿站举办,支部2024年全域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中的莲花山超充驿站、黄岗超充驿站、北郊超充驿站、鲁商国奥城充电站、长清科创快充站等正式开业运行,通过综合能源利用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共同打造全市“光储充”一体化快速充电网络,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下一步,济南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将继续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项目深化年”安排部署,以“支部建在项目上 党旗飘在工地上”活动为载体,持续推进“红色工地”创建,助力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李亚男)

初审编辑:赵港宁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