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规划获批,拿下“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

2024-11-15 16:4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帅

  大众网记者 刘帅 济南报道

  近日,《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

  济南成为山东省第一座“总规”获批的城市,同时也是北方第二座获批复的省会城市。

  《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济南市的四大城市性质: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确定了四大核心功能定位: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那么,本次《总体规划》与历版规划相比有哪些变化和特点?又为济南擘画了一张什么样的蓝图?

  一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出台过的3版“总规”不难发现,城市的总体规划总是不断适应城市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于1983年获批,是济南首个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被确定为“山东省会,以泉水著称,以机械、轻纺工业为重点,适于开展旅游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确定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华东地区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是济南首次被确定为区域中心城市。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对济南的定位是“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

  几版“总规”关于城市性质的定位,从“华东地区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到“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现在又上升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充分凸显了现阶段济南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也意味着济南的城市能级不断跃升。

  这几年,提到济南的定位,涉及国家战略的规划更多的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

  “重要的”三个字,意义重大。

  自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济南被赋予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起,五年来,济南市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使命担当,紧紧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努力奏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济南乐章”。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济南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当下,建设“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也就意味着未来济南将在区域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重作用。

  二

  济南城市性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批复要求,济南要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规划》草案提到,到2035年,济南将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1小时通达省会经济圈内城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市、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构建“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同时,也可以实现1天货物送达省内、2天货物送达国内、3天货物送达国际。

  事实上,早在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济南已经是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济南也一直被规划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如今的济南,综合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

  济南是全国27个国家级铁路枢纽之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46公里,列全省首位,“米字型”高铁网加速成形。

  截至2023年底,济南市高速公路达18条,通车总里程828.4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双向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占全市70%以上。

  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后,济南机场将拥有3条跑道,飞行等级升至4F最高等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运输和所有机型保障需求,实现“空铁轨路”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同时,《规划》草案提出,济南也将实现“轨道交通一体化”和“道路网络一体化”,构建高效综合交通网络。

  这与“构建济南都市圈”的规划相辅相成。济南将强化省会引领功能,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构建一小时通勤圈,实现同城待遇、同城保障、同城覆盖、同城共享。

  最近,济南还公布了“八纵八横”的重量级城市快速路网规划,向北跨过黄河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未来部分城市到济南可以实现1小时通勤。

  三

  接下来说说济南市域范围内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什么样的。

  这份规划透露出济南接下来10年的发展重点。《规划》明确,济南要构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具体来说就是:

  以“南山一中城一北田”的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统筹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锚固以泰山北麓生态屏障区和黄河生态文化带为核心的全域开发保护本底;强化主城的核心引领、副城的辐射支撑和两县的门户带动作用。

  批复里也提到,“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稳步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有序开发,强化市域城镇间的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系统推进黄河两岸生态保护,筑牢南部泰山山脉重要生态屏障。”

  同时,在城镇空间的布局上,强调“集约聚力、品质一流”,构建“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市域城镇格局。

  “一主”即主城,包括中心城区与章丘、济阳、长清三个主城片区,是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一副”即副城,包括莱芜、钢城两个副城片区,是支撑济南辐射带动鲁中、鲁南的副城区、省会城市副中心。

  “两城”即平阴、商河两县,是支撑济南向北与西南方向辐射的相对独立的门户型节点城市。

  “三轴”即由主城向北、东南、西南方向辐射的三条发展轴,引导差异化城镇功能集聚,完善城乡功能组织。

  “多圈”即城镇圈,作为郊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发挥外围城区、县城和重点街镇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并确立了拉开拥河发展的主城框架,构建“依山拥河、泉湖相济,双十字轴带、多中心网络”的空间格局。

  《规划》还制定了三个时期的目标愿景。

  到2025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基本建成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开创新局面。

  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

  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成为活力迸发、开放进取的创新之都、人文厚重、包容大气的泉韵名城,绿色智慧、幸福宜居的生态典范。

  这是济南未来的模样。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