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是正能量 | 22载磨砺,淬炼击破“40年垄断”的锐气

2025-02-18 08:16:30 来源:  作者: 岳璋

  李越宏,汉族,男,198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山东省射击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获得荣誉: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冠军,2016年里约、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季军;2014年射击世锦赛男子25米手枪速射季军;2010年射联世界杯北京站冠军,2023年国际射联射。增加荣誉:2025年第1期济南好人。

  历经22年的艰苦训练、“三战”奥运,凭借着为国争光的执着信念和对射击的无限热爱,李越宏笃行不怠,克服重重困难,终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项目中获得金牌,结束了欧美选手在该项目长达40年的统治,实现了中国射击队在该项目上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和夙愿。

  射以观德,成功就在于一直坚持“成为更好的人”

  2024年8月,在射落奥运男子25米手枪速射金牌后,李越宏用英文向外国记者解释“射以观德”就是“假如你想射得更好,必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古语+英语”的精彩回应瞬间被全国网友点赞。

  一句出自《礼记》的“射以观德”,道出了金牌背后的成功密码,但这四个字又怎能轻易做到?13岁就开启专业射击生涯的李越宏,小小年纪就有着与众不同气质,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大大小小的比赛,哪怕是在奥运赛场上,总能看到李越宏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写训练日记,一遍遍的总结反思、雕琢技术。凭借着这份自律与刻苦,李越宏先后获得各大赛事冠军10余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人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2012年伦敦奥运会选拔赛失利,将他从云端打入谷底,汹涌的舆论压力让他几近窒息。但深谙“射以观德”中“欲中先正己心、未中反求诸己”道理的李越宏,迅速甩掉包袱、调整心态,把每一发子弹都当做一次新的、单独的挑战,用训练场上比以往更多的汗水和上万次努力,重新找回自信,勇敢站了起来。

  此后,东京、里约奥运会两枚铜牌的遗憾,更激发出李越宏唯冠必夺的雄心。当他再一次站上巴黎奥运会的决赛赛场时,尽管遭遇设备故障和比分反超的困境,但他凭借一双“有力的手”和一颗“勇敢的心”,最后一组射击4秒之内5发全中,提前一轮拿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首枚奥运金牌,一举击破欧美选手40年来的垄断。三次征战奥运,李越宏终成其志!中国队终了夙愿!

  源于热爱,每一分付出和拼搏都不会被辜负

  射击这项看似很冷酷帅气的运动,背后却充斥着汗水和辛酸。真心喜欢射击的李越宏,在过去二十多年时间里,每天都以超乎常人的执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件事——举枪,瞄准,扣动扳机。2009年他入选国家队,白天长达8小时的训练过后,还要主动加练。奥运会前,更是每天要求自己完成超过1000发的射击训练。长期一侧据枪发力、高强度重复训练,大量运动损伤成为无法回避的“敌人”,这些年治疗用过的针灸针就得有一大桶。有人曾劝他:“坚持不下去就退役吧,你已经多次夺得世界冠军,也对得起这些年的辛勤付出了。”还有人建议李越宏换一只手据枪发力,减轻旧伤疼痛。但李越宏深知,肌肉是有记忆的,它记得住伤病劳损,也记得住运动技能,换一侧据枪,等于是从头练起,时间耽误不起。伤病是身体上的伤痛,与家人聚少离多则是心灵上的遗憾。为了全力备战,李越宏一年在家的时间不到3个月,从孩子的出生,到亲人的离世,都无法及时赶回来尽心、尽力、尽孝。

  每一次的伤痛和遗憾,让李越宏更加坚定对射击的热爱与追求,懂得为国而战的无上荣耀。他用凝聚着汗水、泪水的每一步,以及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坚韧,保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我的超越。就像他自己说的,既然选择了射击事业,就一定会坚定地一直走下去。

  传递奥运精神,让更多年轻人热爱体育

  奥运夺冠后,李越宏并没有沉浸在荣誉的光环中。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他在持续为国家荣誉拼搏、积极备战赛事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传承体育精神的公益事业中。他牺牲个人时间,主动参与到“冠军来了”体育人才志愿服务公益行动中,多次走进山东、广东等地多所中小学校,与青少年分享自己的运动成长经历和比赛心得。在与学生们交流时,他总是坦诚地讲述自己年少成名后的坎坷、两届奥运会错失金牌的遗憾以及那些在失败与低谷中挣扎的日子。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成功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无数的挫折与汗水。他说:“速射要快,但成长需要时间,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人生也是如此,厚积才能薄发。”以此鼓励学生们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李越宏用奋斗历程诠释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他不仅在赛场上为国家争光,更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递体育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在各自领域奋勇前行,追逐梦想。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