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水果刺客”变身“亲民爆品”,用科技把水果价格打下来

2025-04-20 10:00:50 来源: 央视新闻 作者:

  村民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丰禾园家庭农场采摘蓝莓。新华社发

  蓝莓,是最近几年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进入4月中旬,蓝莓迎来上市旺季。记者走访多家卖场发现,今年的蓝莓价格更加亲民。

  在北京的一家超市,记者看到,一种125克的盒装蓝莓标价只要9.9元。水果经销商告诉记者,两三年前,市场上的蓝莓大部分还是进口的,而近两年国产蓝莓市场占比逐年增加,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嘉兴水果市场某果品负责人张月好也表示,以前都是两三百元一箱,现在规格超过15毫米的一箱是八 九十元。科技赋能让高价水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国蓝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品种的不断改良和栽培技术的持续升级,科技赋能,让曾经的高价水果加快“飞入寻常百姓家”。

  胶东半岛是我国蓝莓优势产区之一,青岛西海岸新区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彤说,其公司每年可以培育2000万株蓝莓种苗,市场覆盖全国30%的蓝莓产区。记者了解到,尽管我国蓝莓种苗繁育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青岛西海岸新区目前已引进试种早、中、晚熟蓝莓品种20多个。

  品种在加快改良突破,栽培技术也快速迭代升级。

  在浙江平湖广陈镇,高标准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蓝莓果树整齐排列,这批蓝莓果径都在22毫米以上,被称为“巨无霸蓝莓”。通过物联网种植技术,今年第一年种植就实现了丰产,并且提前上市。据介绍,整个基地每天可摘果1000斤左右,价格从之前每斤120元调整为现在的每斤80到100元,供不应求。

  如今,得益于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山东、云南、浙江等地已迅速成为国产蓝莓的主力产区。预计今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将进一步增加。一颗蓝莓鲜果的抢“鲜”之旅

  蓝莓是对运输时效要求较高的水果,从“田间”到“餐桌”,需要在多个环节抢“鲜”,支撑产品品质。

  云南是我国蓝莓核心产区之一,贡献了约占全国30%的蓝莓产量。眼下,红河州蓝莓进入丰产期。在蒙自草坝镇现代化的蓝莓基地里,为了保证新鲜度,刚采摘的蓝莓完成初步筛选和包装后,第一时间就会送入冷库。进入冷库后的蓝莓,首先会来到一个12℃左右的验果区,由工作人员对蓝莓进行缺陷识别,快速人工验货。质检完成后,蓝莓便进入2℃至4℃的预冷区,在半小时到4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快速预冷”。先进的预冷设备,能使果芯温度迅速降到4℃以下,锁住新鲜。

  而在运输环节,物流公司全程采用冷链直达。从云南蒙自蓝莓基地发车,可实现广州次日达,北京、上海隔日达。尽管运输成本有所增加,但流通损耗从15%下降到3%,相应地降低了成本,拉低了价格。

  从水果进口大国

  向供应链主导者转型

  不仅是蓝莓,近年来有不少“高价水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车厘子也有着“水果刺客”的名号,价格曾经长期维持在平均一二百元一斤的高位,我国进口的车厘子中,约90%都来自南美国家智利。近年来,车厘子在我国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大规模种植。

  阳光玫瑰葡萄价格最高时,一粒葡萄卖到18元,令不少人望而却步。近年来,随着产量增加,价格大幅降低,这些曾经因自然条件和技术壁垒,导致无法在我国大面积培育的高端水果,在科技的加持下得以本土化生根,加快丰富着百姓的果盘子。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表示,通过科研、示范推广这些科技力量加持,把高端的水果扩大种植规模,会有越来越多高价水果走向寻常百姓家,未来中国会从水果进口大国,逐渐变为供应链的主导者。 (据央视新闻)

  原标题:昔日“水果刺客”变身“亲民爆品”,用科技把水果价格打下来

初审编辑:张帆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