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济南和人才的相恋故事,在这个夜晚上演。
6月25日晚,来自济南市各行各业的2000余名人才代表,汇聚于济南第三届“海右人才节”的文艺汇演现场,沉浸于一场以“Lian”为名的文艺盛宴。
这是济南对人才的真情告白,更是城市与人才从初lian到眷lian的双向奔赴——“恋”上济南,因为在济南“刚刚好”,“链”上济南,因为“刚刚好”的,是你。
一见倾心的初lian:遇见得刚刚好
当AI光影在舞台上复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盛景,千年文脉与现代科技交织成初遇的序章。
初lian,是因为与济南遇见得刚刚好。
济南有城市温度和人文环境的“刚刚好”:在歌曲《我在济南刚刚好》的旋律中,济南有“一圈小山把小城围绕,一眼清泉把四季妆点招摇”的浪漫风景,更是“老舍故事里的小美好”。
济南有生活成本和发展机会的“刚刚好”:在全国政协委员、作家魏新的眼中,济南是把子肉配大米饭的味道——从县城走出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远近闻名的文化学者,魏新把济南的泉水喝成了家乡的井水,把甜沫喝成了家乡的豆沫,把济南人当成了亲人,更把济南当成了家。
济南有城市格调和人才礼遇的“刚刚好”:礼仪表演秀《礼遇泉城》中,身着古装与现代服装的演员们古今映照,一颦一笑、一揖一让,向来自四海八方的人才发出的“邀请函”——“来吧,济南正在等你!”
正如魏新所言,“济南让我从人变成了‘才’。”济南有着刻在骨子里的人才观。“济南这座城市告诉我:如果你信任它,它一定会容纳你;如果你建设它,它一定会成就你;如果你眼里有它,它心里一定有你;如果你爱它,它随时都会涌泉相报。”
初见的矜持与热烈,恰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开场白。这场开场白中,是生活成本与发展机会的“刚好”平衡,是城市温度与个人价值的“刚好”契合,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刚好”温暖,更是“奋斗有舞台”的“刚好”底气。
相见恨晚的热lian:青春闪耀得刚刚好
热lian的济南,将柔情化为托举梦想的坚实臂膀。
多年前,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在一次排爆任务中受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面对危险,张保国说,“再危险总得有人干,职责在肩。”受父亲影响,女儿张汝佳也在济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张汝佳说,她想追寻父亲,成为父亲。舞台上,张保国与女儿张汝佳互相敬礼,朦胧的泪眼中,父女二人在诠释着传承的意义。
梦想闪耀着光芒,张保国和女儿的传承故事璀璨如星,这也正是这座城市带来的底气。若是问选择济南的十个理由,那么“梦想传承”便是其中之一。青春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超越,济南也在为这些青春的梦想保驾护航,延续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热血。
城市不只是人才的托举者,更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舞台上,《向新而行》情景剧重现高新区三十年征程:深夜实验室不熄的灯火,智能机械臂精准地舞动,超算中心奔涌的数据洪流——这是人才与城市最炽热的合鸣。
年轻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济南的“热lian支持”令人动容:
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支持力度,新增3项具体政策,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构建涵盖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青年创业人才、技能人才的全链条人才支持体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新设“济南奖学金菁英奖”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百余年前李大钊先生写下的《青春》“誓词”在舞台响起,蓬勃向上的青春济南模样清晰。
济南正在为青年人才创造一种新型城市“契约”——青年敢押注青春,城市必兑现成长。人才在济南创业无忧、发展无忧、生活无忧、内心无忧。
情有独钟的眷lian:双向奔赴得刚刚好
当文艺汇演进入《眷Lian真好》篇章,济南版“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让全场动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济麦”育种工作,在盐碱地中,白发与麦浪同摇曳。这平淡却坚韧的相守,道尽眷lian的真谛——济南与人才,是细水长流的心安,也是情有独钟的双向奔赴。
济南以“全生命周期服务”回应这份深情。济南聚焦青年人才“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持续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吃、住、行、医、游、娱、购、婚、育”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人才在济南“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
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lian上济南。2024年,济南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济南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位列全国第11位,北方城市第2。
一个人选择一座城,是信任;一座城遇到爱ta的人,是幸运。唯有双向奔赴,才可实现双赢。人才对济南的眷lian,济南对人才的支持,这是双向选择的“如愿”:“愿你所愿的永远”,一首《如愿》带来的不仅是祈盼,更描绘着一座城的诚意:在济南,所愿皆所得。
从初lian的惊鸿一瞥到眷lian的落地生根,济南将“相恋”的隐喻淬炼成287万人才的真实人生。在一座刚刚好的城市,似乎一切都刚刚好。这便是济南对人才的“告白”。
中国山东网记者 马文文 摄影 张侃 报道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