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泉城的这个夏天,最引人瞩目的盛事,当属济南国际泉水节。当5000架无人机在大明湖上空勾勒出“清泉石上流,垂柳岸边绕”的诗意画卷,当趵突泉的灵动与百脉泉的温润在“泉炬”中交汇,这座千泉之城正以“泉润古今,客迎天下”的热忱邀约,向世界展露笑颜。
泉水,是济南城的魂、济南人的根。这张让济南闻名于世界的“亮丽名片”,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展现出“奔赴济南,不以万里为远”的魅力,让人们为“慕名而来不虚此行”而共情。
古人早以“济南名士多”盛赞这片水土孕育的灵秀气质,而这气质的养成,离不开泉水的滋养——清晨的黑虎泉边,提着水桶的老街坊与泉水日日相伴,桶沿滴落的水珠里,是几代人“靠泉吃泉”的生活烟火;曲水亭街的石板路上,泉水穿堂过户,浸润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日常景致,也悄悄将宽缓、阔达、多大气的品格刻进济南人的骨子里。正因如此,当五湖四海的人才踏泉而来,总会被这份“泉脉里的大气”打动:有人为趵突泉“水涌若轮”驻足,有人因护城河畔“枕泉而居”扎根,从实验室里的科研突破到老街巷里的创业故事,泉水成了牵系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纽带。
如今,蓝天白云、水清河畅已成为济南人的生活日常,水涌若轮的豪迈、月牙飞瀑的灵秀、墨泉如沸的澎湃,不再是难得一见的景致,而是市民推窗可见、触手可及的生活底色。这汩汩清泉,既流淌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意,也奔涌着“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干劲,让每一个与泉相遇的人,都能在水脉与文脉的交融中,触摸到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脉动与最蓬勃的生机。
泉涌千年不息,人守一城温柔,济南的“水”与“情”
古往今来,济南的泉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宋代曾巩赋诗“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尽显趵突泉的源远流长与润泽万物。
元代赵孟頫更是以“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生动地写出了济南泉水的独一无二与超凡脱俗。
写过《茶馆》的现代作家老舍则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他们用笔墨为济南的泉水留下了千古佳话,让这座城市的魅力跨越时空,传颂至今。
在济南,泉水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它早已走进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子里最寻常又最珍贵的陪伴。
“泉水水质清澈、口感清甜,无论是泡茶、做饭还是直接饮用,都有着别样的风味。用泉水泡茶,茶香更为浓郁醇厚;用泉水做饭,米饭香甜可口。”家住舜耕小区的王阿姨说道。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泉城大地上,那汩汩涌出的泉水,仿佛奏响了一曲生活的乐章,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他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容器,有序地排队,只为汲取这天然的甘泉。这一场景,已成为济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巩也曾在诗中感慨济南泉水的美好,其笔下的趵突泉“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足见泉水对济南生活的深远影响。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树木繁茂,水源极为充沛。南部山区汇聚的泉水一路向北流淌,造就了济南“家家泉水”“七十二名泉”的自然景观。如今,济南共有泉水1209处,名泉950处,成为当之无愧的“千泉之城”,其泉水数量之多、喷涌之盛。元代于钦在《齐乘》中称“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赞美了济南泉水的独特地位。
夏日炎炎时,济南的护城河一带成为市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护城河的泉水浴场水温常年保持在18℃,且四季免费开放,大人小孩在泉水中嬉戏玩耍,享受清凉与欢乐。在曲水亭街,更能感受到老济南的泉水人文风情。街两边青砖碎瓦的老屋,街随水走,水伴街行,泉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居民们依泉而居,用泉水洗漱、洗衣,生活闲适惬意。泉畔旁老人悠闲聊天,孩子追逐打闹,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令人动容。就像赵孟頫笔下描绘的济南生活那般悠然自得、充满诗意。
泉水还影响着济南的饮食风俗。由泉水酿造的食物构成了济南独有的泉水宴。泉水豆腐口感嫩滑、豆香四溢;泉水鲤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泉水拉面面条劲道、汤汁鲜美;酿荷尖、酥炸荷花、奶汤蒲菜等美味佳肴,皆是济南人对泉水的巧妙运用与独特诠释。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市民的味蕾,更成为济南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泉水,就像一位亲密无间的伙伴,深深融入了济南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他们生活中最温暖、最熟悉的存在,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独特的生活气息和烟火味道。
泉润民心,好人故事里的“泉水温度”
泉水日夜不息地流淌,不仅滋养着济南的土地,更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它的品性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济南人的性格,孕育出了淳朴向善的民风。
济南,这座因泉而生的城市,泉水赋予了它独特的气质,也以包容和温润的泉文化滋养着济南人,造就了济南人“宽缓、阔达、多大气”的品格。
济南人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仗义担当等品质,如同泉水润物细无声,自古便有的宽缓阔达多大节,跨越千年,随着泉水浸润在泉城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内化成济南人的“好人基因”。
济南涌现出众多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2023年7月13日,济南一小区居民家中突发火灾,一名小女孩跨坐在距地面12米高的窗户上随时有坠落的危险。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许亮见状没有片刻犹豫,飞奔过去,徒手爬楼救出被困女孩。救人后,许亮悄然离开。
济阳区垛石街道小杨沟村村民盛善学,曾参加援老抗美战役,退役回乡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临终还立下遗嘱捐赠遗体用作医学研究。毕可玲作为继母,10年尽心尽责呵护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孙儿孙女,撑起一个家。这些身边好人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济南人在泉水滋养下形成的美好品质,也让济南的“好人文化”蔚然成风。
就像泉水始终清澈纯净,济南人也用他们的善良与担当,让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愈发鲜亮,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温暖与正直,正是泉水赋予的最宝贵的礼物。
从"千泉之城"到"人才磁场",济南的活水与活力
泉水的灵动与包容,让济南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与吸引力,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才来此扎根,共筑梦想。
在各地人才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近年来,济南将人才工作提升至战略层面,突破既有束缚,积极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构筑起显著比较优势,实现了人才工作的新突破。
济南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生活成本相对不高、工作节奏适中,生活舒适感十足。近年来,济南以“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为引领,在产业升级、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等领域实现突破,尤其在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未来产业赛道抢占先机,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澎湃动能,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业机会和事业舞台。基于这些优势,济南推出“我在济南刚刚好”的城市引才宣言,精准回应人才内心所想,在人才群体中引起强烈情感认同和价值共识,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城市人才IP。
为吸引人才,济南创新举措,创新全城大学生开学、毕业“双典礼”。“开学,筑梦在泉城”“毕业,当‘燃’在济南”,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济南的热情与诚意。
5月22日晚,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内歌声回荡,2025届济南大学生毕业典礼盛大举行。这是济南连续第五年为大学毕业生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当晚,市委书记刘强出席毕业典礼,并以城市之名再次向大学毕业生发出诚挚邀约,传递出“此城可栖”的深切诚意。
济南拥有52所高校、70万在校大学生,为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济南提出发展“校友经济”。通过成立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济南校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济南校友经济发展联盟,建设泉城校友之家、泉城校友会客厅,举办济南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邀请校友回济南投资兴业、共商合作,将校友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
在人才政策方面,2025年3月,济南对人才政策“双30条”(2024版)进行优化提升,出台(2025版)。新版政策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支持,每年新投入资金2000万元,包括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海聚泉城专项人才“蓄水池”支持、博士后创业支持等政策。同时,加强产业人才引育,建立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库,构建涵盖顶尖人才到技能人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新设“济南奖学金菁英奖”,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
济南还针对特定领域人才推出细分政策,如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数字经济人才等专项政策,让各类人才都能找到发展路径。在人才服务方面,济南组建首期3亿元的海右人才基金,构建雁型科创基金投资矩阵,为人才企业提供金融支持。2024年2月,济南以人大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12日设立为“海右人才日”,并在6月12日至7月12日举办“海右人才节”,以城市名义和专属节日礼敬人才。
泉水奔涌不息,为济南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济南凭借着泉水赋予的独特魅力,以及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创新举措,正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共同书写这座城市的未来。
济南的泉水,不仅滋养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市民日常生活,更成为吸引人才的独特魅力所在。在泉水与人的相互交融中,济南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