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日前,济南市政协搭建“‘路’力同心 共享通畅”专题商量平台,让政协委员、部门代表、行业专家和市民代表坐在一起,共同探寻破解“马路拉链”难题的治理之道。这场专题商量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多元协商,从“信息壁垒”到“路力同心”。数据显示,2023年济南道路挖掘数量激增到1447处,面积65万平方米;2024年达80万平方米。
面对如此大的挖掘量,各部门如何协调?不同管线单位如何配合?这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
通过政协商量平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市民代表面对面交流,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治理合力。政协的协调作用使得各部门能够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形成共识,建立起“一张图”管理机制,实现从分散治理到协同治理的重要转变。这种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机制,正是协商民主的优势体现。各部门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协商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中协同行动。
群众参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我觉得家里头的水压也挺好,有没有必要花这个钱,应不应该搞这个工程?”建国小经五路居民张志萍的疑问代表了许多市民的想法,而她的疑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现场回应。
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中,市民往往是政策的被动接受者。但通过政协商量平台,市民代表能够直接表达关切和疑虑,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消除了误解,增进了理解。正如市民代表宫晓从抱怨到理解再到主动参与的转变,正是协商民主中“主人翁”意识的觉醒。
市政协创新推行“码上商量”等数字平台,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建议。通过邀请市民代表直接参与协商讨论,政协既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又引导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这种由政协组织的协商对话,不仅让市民的合理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也增进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包容性特质。
协商民主,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市政协主席雷杰在总结中指出:“我觉得这个小切口是大民生,还是大治理,因为它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城市的韧性、城市的安全。”
这场专题商量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市政协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协商民主贯穿于道路治理全过程。从议题设置、调研论证到协商讨论、成果落实,政协始终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各方面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和认真考虑。这种治理理念的转变,正是协商民主的核心要义。政府不再是“为民做主”,而是“由民做主”,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治理过程中。
创新实践,从“马路拉链”到“畅通动脉”。从“为什么挖”到“怎么挖”,从“如何管”到“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济南市政协通过协商民主平台,让各方代表坐下来一起商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这种协商民主、群众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马路拉链”这一民生痛点,更探索出了一条“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治理新路。
随着管理不断规范,马路刨掘逐渐减少,泉城道路将更加通畅。这种扎根于中国政治文化土壤的协商民主实践,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与活力。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