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金黄叠红,层林尽染,这是一份独属于秋日的限定美学。黄栌、红枫、槭树、银杏……它们以斑斓色彩共同营造出醉人的“美拉德”世界。如今,许多城市推行“落叶缓扫”,正是为了留住这片刻的诗意,让我们得以从容亲近自然,细品季节更迭的韵律。
红叶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意蕴,寄托着人们最美好的情感,更生发着无数感人故事。
千载风流 红叶的诗意巡礼
秋风起,树叶红。秋日美景C位是什么?自然是“当红不让”的漫山红叶,阳光照耀下那五彩斑斓的红与黄,既有诗思还具豪情。
爱美之心自古以来并无二致,汉代司马相如那篇浩繁的大作《上林赋》中,描述上林苑诸多嘉木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沙棠栎槠,华枫枰栌”。枫即枫树,栌指黄栌。可见红叶之美千年前便已摇曳在古人心间。
历代诗词之中,吟咏红叶的作品不计其数。有的人们耳熟能详,“凡有井水饮处”儿童即能出口成诵,像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居易《题红叶》:“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这些作品简单直白,几乎不用任何解释,大家都能感受到诗意所指。
有的则另辟蹊径、生动有趣,杨万里有《秋山》其二:乌臼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在他眼中,乌桕成了失手的老染匠,枫树则是偷饮仙酒的少年,醉红了脸,还需孤松来遮掩——如此拟人,平添无限生趣。
或写羁旅思念,或绘大好秋光,或抒深沉哲思,
或寄故国之念,借红叶达情况物的诗人诗作那叫一个多,王维、李煜、苏轼、晏几道、朱熹、许浑、白朴、马致远、纳兰性德……基本上能想到的名字都可以列进去,诗、词、曲一价全含。
以数量取胜的“诗歌创作第一人”——乾隆皇帝,也有不少描绘红叶之美的诗作,其中有一些质量水准堪称上乘,像“青红相间未曾染,待得霜融色不同”“红叶如锦秋光好,不逊春色满园中”“金官昨夜研朱笔,玫紫猩红几点添”,意境韵味不输专业诗人,还有着御制诗的独特气质!
山河尽染 神州赏秋地图
韩偓说“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王以宁写“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每到秋季山山黄叶飞,哪里的红叶最醉人?
这时候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第一缕秋风吹拂,整个中国就开启了“调色盘模式”。从大兴安岭到广州石门,从四川光雾山的红叶海洋,到九寨沟的彩林交响,再到婺源晨雾中的溪流碎金,这场秋色盛宴至少可以持续三个多月,既有北方红叶的热烈奔放,又藏南方红叶的禅意悠然。
红叶变色跟着纬度走。红叶爱好者完全可以来一场“追红之旅”,从北到南,把秋天的浪漫从头享受到尾。
长沙岳麓山、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被称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这四个地方都是山景,且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与秋色同样灿烂。
岳麓山的领衔自然是由于杜牧那首名诗的加持,山上筑有“爱晚亭”,时刻提醒游客这是大诗人驻足过的地方。而毛主席的一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又给这里续上了一把猛火。
天平山自唐朝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风景优美之地,以红叶出名始自明代。因范仲淹的高祖葬于此,天平山又名范坟山。山麓有成片枫林,有的树龄已逾四百年。
栖霞山有“金陵第一明秀山”之称,拥有近50种红叶树种,深秋季节万叶流丹,历来备受人们称赞喜爱。
而香山则因地处首都的天时地利,是全国人民向往的赏红叶首选地。这里有约近10万株黄栌,据称最早就是乾隆皇帝所种。乾隆还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静宜园作为皇家园林。
这些年旅游业发展,人们还发现了很多观赏红叶的宝藏地,新疆喀纳斯、河南桐柏山、四川米亚罗等地,都是欣赏大好秋光的好去处,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叶寄情 红叶题诗的雅韵与传奇
如果仅仅是看上去很美,那红叶还不值得诗人们大费周章。人们喜爱红叶,还因为它是文人雅事的寄托与载体。
北宋张实《青琐高议·流红记》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唐僖宗时某日傍晚,年轻的学士于祐在城墙下漫步,忽见御沟流水中飘出一片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发现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祐把诗带回家里,藏在书箱内。他猜想这是宫中才女所作,自此开始思慕那个宫里落寞的写诗女子。几天后,他也找来一片红叶,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
于祐后来累次应试落第,只好借居官员韩泳家教书为生。一天韩泳告诉他说:宫里遣散三十多位宫女让她们嫁人,有一个同姓的暂时住在我家,你到现在还没婚娶,困苦一身,韩氏原本是良家女,有些积蓄、人也挺漂亮,我给你们做媒怎么样?于祐很快就在韩泳的帮助下与韩氏成家了。
一天,韩氏无意间在于祐的书篮里看见他珍藏多年的那片红叶,不由大惊,说:“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于祐便如实告之。韩氏说:“吾于水中亦得红叶,不知何人作也?”于是开箱取出红叶,墨迹犹存,正是于祐当年写下的。俩人相对惊叹,感泣良久。
“红叶题诗”或者“御沟诗叶”的故事有多个版本,朝代、人名、情节上有些微出入,其中《流红记》的情节最为详细。《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云芳子魂事李茵》为进士李茵,这个版本改编最大,成了李茵与宫中侍女云芳子人鬼相恋的故事。
这个传奇故事流传如此之广,元代白朴据此作《韩翠屏御水流红记》杂剧,另外李文蔚作《金水题红怨》,王炉峰、祝长生、李长祚均有《红叶记》,而以王骥德(王炉峰之孙)《题红记》最为著名。
更有多位诗人以此为典: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晏几道《虞美人》:“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龚自珍《小重山令》:“碧玉寒门产丽华。误随红叶去,到天涯。”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向往,但实际上,红叶题诗并非只是男女间的爱情表达,而是文人间一直就有的赠题雅事。
唐朝钱起有诗曰:“远岸无行树,经霜有半红。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钱起是唐玄宗时期的诗人,比顾况要早一辈,可见在枫叶上题诗送给朋友,已经是文人之间常见的举动。
“经雨绿苔侵古画,过秋红叶落新诗”(杜牧),“晚收红叶题诗遍,秋待黄花酿酒浓”(许浑),“闲搜好句题红叶,静敛霜眉对白莲”(齐己)……那个时期叶子上题诗几乎是一种流行。
而且他们不光在枫叶、黄栌等红叶上题诗,其他树叶也可以题。杜牧有一首《题梧叶》:“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雁诗。江楼今日送归雁,正是去年题叶时”——梧桐叶子更大,想来更方便题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然而人们却通过充满仪式感的雅事,主动为生活寻找并创造着诗意与乐趣。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在四季轮回中,用心捕捉每一个动人的瞬间。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