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当济南每年新增青年人才超15万,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当一份份报告将这里的“宜居指数”与“综合发展力”推向全国前列——许多人不禁好奇,这座流淌着千年泉韵的古城,究竟靠什么让人才近悦远来、扎根生长?
答案,或许可以从一场持续八年的赛事中窥见——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
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将于11月6日启幕,以赛为媒、以赛引才激扬创新动能。
从2018年首届办赛以国际赛事形式规模化引才的“破冰之举”,到如今“国内十个、海外五个预赛区”同步开赛,全球创客争相奔赴;
从最初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到如今精准划分“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与新能源装备”等赛道;
……
八年,不是简单的赛事重复,而是一场以赛为媒、以城相托的“双向奔赴”。赛事如泉,涌动着“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诚意,也映照着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年轮,更浇灌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沃土。

一
创新创业生态的根基,在于人才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济南深谙此道,让赛事始终成为产业需求的“探测器”与人才项目的“连接器”。
八年前,济南办赛的初衷真挚而朴素——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广撒网”引才,为济南积累了首批创新火种。随着对生态构建的深入理解,赛事重心转向“精准滴灌”,围绕“链”字做足文章。
比如,去年大赛专门增设北理工协同创新特色赛道,紧扣济南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吸引了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120多个项目参与。经评审,6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济南高新区,覆盖新能源、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再如,市中区在大赛深圳赛区中,通过“1+2+N”对接模式,推动“星载激光通信终端研发与制造”项目落地。
第八届大赛更将产业适配性推向新高度。组委会紧扣济南13条标志性产业链与3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设置电子信息与高端软件、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5大核心领域,更针对性地增设智能机器人特色赛道,抢抓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先进电子新材料与应用、乡村振兴创富等特色赛道的设置,让赛事与城市发展战略实现无缝衔接。
前七届比赛,586个优质项目、29个院士团队通过赛事引进,成为串起产业链的“珍珠”。正是这些“纽扣”,让济南的产业图景愈发紧密,这也是济南获评“全国最佳科技产业创新城市”背后的坚实逻辑。
在这些引入济南的人才之中,有国际知名的院士、教授、研究员,也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创业者;有德高望重、年逾古稀的资深专家,也有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青年才俊;有从海外归来,矢志报国,也有立足本土,扎根城乡……
人才与产业,在此刻实现了真正的“双向成就”。
二
一场赛事之所以动人,更因其中的温情与尊重。人才赛事亦然——济南深谙此道。办赛最忌“一赛了之”。而济南,选择了一条更暖的“陪跑”之路,构建起覆盖空间、资金、政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创新种子快速长成产业大树。
最实在的,是构建以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为核心、在各区县广泛布局的“1+N”人才项目孵化矩阵。
第七届东南亚(新加坡)赛区获奖项目纳伟智能医疗科技(济南)有限公司负责人LINXUEMEI告诉记者:“从赛事服务到政策申报,再到人员招聘,启迪之星(济南·起步区)孵化基地始终以贴心、专业的服务陪伴企业成长。”该公司聚焦高端微创手术产品研发,积极开拓国内外医疗器械市场,正实现由创新到产业的快速跃升。
资金之忧,亦有解。2024年,济南正式设立海右人才基金,全过程参与第七届大赛,截至目前,已经与10个人才项目进行了意向签约,对6家人才企业完成尽职调查,对4家人才企业完成投资,同时带动“6+N”体系内引导基金接续跟进,完成了对全市5个大赛获奖项目7批次的投资,投资金额合计1.8亿元。
服务,也在不断迭代。据了解,济南持续丰富完善参赛项目配套政策大礼包,通过高含金量、高性价比的政策支持,让人才项目落得下、留得住、成长得好。一方面,用好新出台的青年科技人才、急需紧缺专项人才“蓄水池”、博士后创业等政策,与市级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互为补充,形成更加完备、梯次衔接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统筹导入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产业政策,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政策叠加支持。
这些不是临时举措,而是八年磨一剑的“长效机制”。正是这种持续的温度,让赛场的“好苗子”长成了“产业林”——作为全市“6+1”人才招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济南人才与项目联动招引的特色品牌、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形成了聚人才、引项目、促创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成为人才工作最坚实的“城市回响”。
三
真正的留住,从来不只是政策的堆砌,更是心灵的契合。
八年来,大赛通过“政策+服务+情感”三位一体的贴心举措,构建起从项目落地到人才扎根的全周期留才生态。
在槐荫区,来自英国的储能项目投资回报分析系统项目负责人朱文韬表示,海外高层次人才保育箱孵化器为海外回来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不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更提供了金融、就业、法律等全方位服务,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
这便是济南的底气——留才,最终靠的是“天下泉城、人来无忧”的温度。
高层次人才可享最高百万安家补贴,可选人才公寓拎包入住;看病有“绿色通道”,全市28家医院优先接诊。面向全国大学生推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览景区、免费观演、低成本住宿等系列政策。
如今的济南,已将“留才”融入了城市肌理。“15分钟人才服务圈”建成23个工作站,步行即可办理社保、申领补贴;去年上线的“人才服务数字化平台”,让政策匹配、补贴申请尽在指尖。
就连“宜居城市”全国第二的美誉,也与人才生态息息相关——趵突泉边的咖啡馆里,常见创业者热烈讨论;大明湖畔的创客空间,周末挤满了专注研发的年轻人。
智联招聘报告显示,济南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第11位、北方城市第2位、省内第1位,“北方人才看济南”渐成共识。为何?因为这座城市懂得,唯有让人才找到“家的感觉”,他们才会真正把心安放于此。“创新创业 筑梦泉城”——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人的真实写照。
八年赛事,让济南更加确信,人才是城市的“根”,创新是城市的“魂”。这座城市从未止步——它正努力向世界证明,这座有泉水、有底蕴的古城,不仅能让人“住得舒心”,更能让人“干得尽兴”。
未来的济南,将继续办好每一场赛事,珍惜每一位人才。因为它深知,只有当人才在这里梦想花开,济南才能在“强新优富美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奔涌不息。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