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编者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为积极宣传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进展与成果,总结推广各地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三批)》,甄选14个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我市报送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绘就乡村三新图景——济南市历城区芦南村“三生共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被收录其中,现予原文转发。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绘就乡村三新图景——济南市历城区芦南村“三生共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一、案例背景
济南市历城区芦南村位于港九路沿线,四面环山,辖区面积3200亩,坐落在村内云台山中的云台寺,具有千年历史,寺院内有玉漏泉、玉碟泉、老井泉等名泉。2004年以前,芦南村集体经济薄弱,自然环境和居住条件差,公共服务水平低,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村民靠山吃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虽有多处名泉,但多年断流,村内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民人均年收入仅1000多元。芦南村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改革赋能,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从一个贫穷落后、生态破坏严重的小山村,转变成一个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现代乡村。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组织赋能绘就幸福蓝图。芦南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发挥“头雁效应”,狠抓村班子建设,铸强建强战斗堡垒。一是探索产权制度改革。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股份经济合作社基础上,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确权登记,将资产资源以股份形式分配给村集体和村民,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股金、村民变股民”的改变。二是启动城乡融合改革。探索“支部+合作社+企业”合作联营机制,坚持以村为主绘蓝图,多方参与促发展,引入社会资本搭建城乡协同发展平台,形成由党支部主导村务管理,合作社流转山林、土地等资产,社会资本对集体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全村资源要素充分放活,村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拓宽“两山”理念转化通道,绘就“生态互融”新图景。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芦南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先后关停村内所有石料厂、石灰窑,禁止牛羊上山,开展义务植树,打响封山育林三年“突击战”。筹资1.3亿元建设芦南村云台寺郊野公园,依托“山、水、泉、林、田”等自然禀赋,成功打造生态融合“芦南样板”,实现了“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环绕,山下泉水荡漾”的美丽景象。二是推动山体修复治理。为响应港九片区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将芦南村周边黄寨山破损山体生态治理与村民搬迁、道路建设、环境提升等工作相结合,将项目交由区属平台统一组织实施,并纳入PPP公共基础设施运作模式,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运作模式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拓宽土地要素转化通道,绘就“生产交融”新图景。一是探索集体土地入市。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政策,历城区自然资源局会同城乡融合发展中心、芦南村认真研究政策,从规划条件出具、土地调查、地价评估,到入市方案编制等各环节探索实施路径。2021年摸排17.05亩集体建设用地用于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配套旅游设施项目,并以1842万元的价格成功入市交易。二是推动土地流转经营。芦南村立足村域土地资源,将村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集体统一耕种,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作用,采取土地确权、确利、确股的方式,将全村4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以粮食兑现分红,保证村民土地收益不降。同步规划建设有机农业、果品采摘、牡丹观赏等产业,保证村民生活有提升,实现个人单干向土地规模化集约运营的转变。
(四)拓宽安居乐业转化通道,绘就“生活促融”新图景。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实施村庄搬迁工程,为居民楼加装电梯,改善水、电、气供给,让全体村民住进现代化楼房。村内实行村民退休制度,为60岁以上村民按月发放退休金。修建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村民安养天年。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村庄治理体系,在村内实行网格化管理、无死角服务。二是加强正向引导、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村内开展“好人”评选、“好人线索”推荐,塑造“芦南好人”品牌,大张旗鼓奖励宣传“孝诚爱德”典型,树立了良好的党风、村风、民风,20年来未发生一起信访、上访等不良案件。
三、工作成效
(一)突出生态效益。近年来,芦南村先后栽种各类树苗120多万棵,修筑水利塘坝15处,荒山绿化率达到85%以上,成功打响“诗画田园、生态芦南”旅游品牌,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省级'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突出经济效益。芦南村2019-2022年实施的“云台山农业田园综合体”工程,以农业为基础、以山楂为特色、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开发了山楂饮料、山楂食品、精酿啤酒等系列品牌。先后建设完成芦南乡创基地、桃花岭上民宿、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芦南村的农场、云台山风景区等项目,形成了集现代农业、研发生产、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会议培训为一体的城乡融合新业态,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2024年,芦南村固定资产超4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余万元,实现固定就业岗位260余人,流动就业200余人。
(三)突出社会效益。芦南村实行“三固定”(向村民固定发放土地收益金、资源收益金、退休金)和“三保障”(幼儿教育、老年就餐、大病救助),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使村民真正步入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之路。通过坚持党支部领导、集体所有制、村民全参与、市场化运营、多元化分配的基本原则,芦南村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芦南路径”,从过去有名的自然灾害村、穷困村蝶变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幸福的文明村、富裕村。

图1-1 山清水美的芦南村

图1-2 治理前的芦南村
案例点评:
济南历城区芦南村是新时代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典范。芦南村党支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探索产权制度改革,优化集体经济组织结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治理筑牢了根基。芦南村以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先导,厚植绿水青山,挖掘历史文脉,成功打响“诗画田园、生态芦南”生态文旅品牌;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基础,提高粮食果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成功开发了山楂饮料、山楂食品、精酿啤酒等系列生态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形成了三产融合、特色突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芦南村依托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的雄厚基础,实施了村庄搬迁工程,让全体村民住进现代化楼房,实行了“三固定”(向村民固定发放土地收益金、资源收益金、退休金)和“三保障”(幼儿教育、老年就餐、大病救助),使村民步入共同富裕之路。芦南村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实现乡村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富的“芦南路径”。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今日,记者从济南市商务局获悉,济南交易分团已完成各项筹备工作,全市596家企业、2653名专业观众完成注册报名,将借助进博会这一国际平台,开展精准采购与投资合作。[详细]
近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对济南高新区彩石片区0901、09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详细]
大会期间,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协同调动“1+4+4+N”招商体系各主体,共签约19个重点项目,推进23个在谈项目,策划45个新项目,开拓171个新资源,将主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