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通过全面调研、多维分析,合理规划布局;不断健全机制,动态调整,提升编制保障;强化协同联动,调剂挖潜,保障教育事业发展……今年以来,长清区聚焦多措并举“优编强教”,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深调研,答好教育规划“谋篇卷”
为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清区综合采用蹲点调研和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编办+教育体育局+学校”的多层级、多主体、多角度的调研活动,对全区中小学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开展专项调研,了解其在机构运行、人员编制配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着眼于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充分考虑各镇生源分布及学龄人口变动趋势,配合教育部门协同优化乡村中小学布局和教师配备。
如何保障基础教育发展?长清区围绕托育、特教、职教等不同需求,统筹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立足托育发展需求,推进托幼一体化,逐步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增加“托育服务”职责,招收2岁半至3岁幼儿入托。立足特教学校发展需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助力区特教中心开展项目申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立足职教发展需求,规范创新管理保障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为职业学校松绑减负,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满足引进各类人才需求。
强机制,答好教师编制保障“卷”
为让教育领域机构设置更加精简高效,学校、学段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长清区严把新设关口,根据学校规模、类别及实际需要,结合新城区学龄人口等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新老城区中小学教育机构设置,并结合黄河滩区迁建、人员进程务工等综合因素,适时新设中小学、幼儿园。同时,对于编制规模小、学生数量少、教学能力弱等偏远地区学校进行撤并整合,近两年来,累计新增中小学、幼儿园5所,撤并优化整合34所。
如何让编制资源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需要?长清区通过健全完善适应生源数量变化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总量动态调整,完善中小学编制周转制度,及时调整各学校的人员编制,确保资源跟着需求走。
兴人才,答好教师队伍“活力卷”
济南长清大学城为济南大学城所在地,坐拥13所高校、20余万师生,是全省乃至全国高效资源最集中的城区之一。为留住教育人才,长清区聚焦顶层设计、优化协同、服务保障、实践探索,多维度布局,整合优化各类资源要素,形成了“人才引领——要素集聚——人才再引领”的良性循环。同时运用市场化思维,协调解决教育人才发展需求和生活需求,开辟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绿色通道。回应人才关切,完成20余名高校教师配偶的随迁安置工作,每年办理人才子女入学事项300余件,助力了长清区由“人才大区”向“人才强区”转变。
如何将有限资源的优化重组和高效运用,长清区一直在寻找答案。为解决接下来的小学、幼儿园入学高峰期教职工力量不足问题,长清区探索将高学段的教职工调配到低学段任教,将符合条件且有意向的中小学人员调整转岗至幼儿园教师编制。在保障人员待遇的基础上,与组织、财政、人社、教体等部门协作配合,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重组和高效运用。进一步落实教育改革行动,解决教育系统教师总数不少而部分学校学科教师紧缺的矛盾,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