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忆·记忆中的马山山会

2025-04-01 12:09:13 来源:  作者:

  马山三月三山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和文化盛宴。古时农业靠天吃饭,每逢农历三月三,马山镇的村民就会有组织地上山进行祈福仪式,盼望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听父辈们讲自民国起,每逢农历三月三,马山镇各个村落轮流当会首,组织登山祈福、送戏、物资交流等活动。会期惯例是六天。庙会开始前三天,会首带领众人到马山山顶举行“朝山”仪式,之后一连唱六天传统戏曲,因此马山一带的民间艺术团体发展兴旺。古时会场设在马东村官园子里,各种民俗表演、美食、特产贸易活动,从山下官园子一直曼延到马山山顶,游客络绎不绝,场面十分热闹。随着山会的发展,马山灵山的名气也越来越高,便有了“千里泰山,百里马山”之说。

  儿时对山会总是充满各种期待。那时的交通没有那么便利,信息也不像现代那么发达,在古朴寂静的小山村中,平时的娱乐少之又少,山会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有着数不尽的新奇玩意儿。第一次父母牵着我的手走入山会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叫卖的吆喝声,讨价还价的交谈声,小鸡小鸭的啾鸣声,人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各种摊位让我目不暇接,有泥人、糖画、竹编等精巧的手工小物件,有锅碗瓢盆生活百货,有各种美食摊位,还有套圈、飞镖等娱乐项目,空气中弥漫着油炸食物的香气。卖糖葫芦的小贩高高举着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那鲜艳的颜色和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紧紧拉着父母的手,眼巴巴地望着糖葫芦,父亲笑着给我买了一串,那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都难以忘怀。

  朴实无华的戏台上,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画着精致的妆容,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充满了韵味。台下则是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我虽然不太能听懂戏里在唱些什么,但也被那热闹的氛围所感染,跟着人群一起鼓掌欢笑。那时候的山会,摊位大多是简单的木板搭成,上面铺着一块布,就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小吃摊也是用简单的炉灶和锅碗瓢盆制作美食,风起时,往往是一口美食,一口黄土。但正是这些,构成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人们穿着朴素,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大家互相寒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那样的简单纯粹。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山山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近几年村民入住新小区后更为明显。如今的山会位于马山会客中心,旁边是崭新的乐居家园社区,宽敞的道路、便利的交通、规范的管理,山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精心设计的龙门,网红拍照打卡区,星空装扮的美食一条街,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除了传统戏曲表演,还可以欣赏现代歌舞、儿童话剧、杂技马戏、非遗民俗巡游等。全国各地的美食应有尽有,不仅有马山非遗羊肉胚子、马山熏鹅、马山凉粉、冰美人葡萄酒,还有孝里油炸果、冷锅串串、烤鱿鱼、臭豆腐、烤冷面等美食,就餐环境干净卫生。娱乐项目更是花样繁多,套圈、碰碰车、旋转木马、充气城堡、水上乐园等各类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从过去简单质朴的庙会,到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会,马山山会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它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份浓浓的烟火气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没有改变。在山会中,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每一次逛山会,都是一次与过去自己的对话,也是一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通讯员 黎明 图片来源马山街道)

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