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记者 张玮 济南报道
秋日晴空下,百亩油葵在孝堂山脚下铺开一片跃动的“金色海洋”。
近日,长清区孝里街道油葵花进入盛花期,将持续开放至九月下旬,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这片绚烂花海,既是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共生共荣的乡村新地标,更串联起孝堂山沉淀千年的文化脉络。
它以看得见的景致、触得到的文化,将孝里街道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中的探索与努力具象化,让乡村发展的美好蓝图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金色花海绽放,农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
“之前在短视频上刷到过,今天特意带一家人来看看,现场看确实很美,随手一拍都是景!”来自济南市区的游客王女士举着自拍杆,兴奋地告诉记者。
尽管是工作日,花田间仍不乏拍照、漫步的游客,金灿灿的油葵与远处的孝堂山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据悉,这片油葵田位于济南长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项目区内。作为五大油料作物之一,油葵不仅具备经济价值,所产葵花油富含亚油酸,更兼具生态与健康属性。
除了油葵,该公司还流转周边土地1400余亩,轮作种植玉米、高油酸花生等高效益作物,推动农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下一季,我们计划在孝堂山周边打造油菜花观光区。”孝里街道党政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李树青分享未来的规划,实现“春赏油菜、夏观油葵”的赏花盛景,并持续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穿越千年,数字技术“复活”汉代石祠文化
看完花海,不妨选择继续登山,探访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据景区讲解员郇雯玉介绍,该石祠作为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祠内汉画像石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学术研究价值。
去年,景区引入高精度三维建模与AR复原技术,打造数字化展陈,将石祠画像中模糊的出巡、狩猎、祭祀、宴饮场景重新渲染呈现。
“朱砂红的冠冕、孔雀蓝的衣襟,以前只是看拓片,感觉很抽象,现在像‘活’了一样,特别震撼。”从事文博工作的游客李女士感慨道,“现在拿手机扫码就能听专业讲解,360度看全景,真正读懂了‘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这些故事。”
山脚下新落成的孝堂山研学中心也推出多项非遗体验活动,吸引游客从“观光看景”转向“深度体验”,感受孝文化、汉文化的当代传承。
“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近郊游优质目的地
近年来,长清孝里持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积极推出“农旅+非遗”“农旅+研学”等创新模式,不断丰富近郊旅游内涵。
以“孝里中心小学百人研学团”走进孝堂山为例,学生们不仅聆听了各展陈室的专业讲解,还在汉礼仪课堂上学习揖让之礼,亲手体验“孔子问礼”画像拓印。
不仅如此,课程中还安排老师教授线描技法,引导学生动手复刻汉石画线描图。这种“知识浸润+手作感知”的沉浸式研学模式,目前已累计吸引超过3000名中小学生参与,成为区域内文旅教育融合的亮点。
放眼未来,孝里街道还将进一步拓展休闲业态。李树青介绍,“我们将持续开发野营、烧烤、垂钓、采摘等乡村休闲项目,联动周边农家乐与农产品销售,全面提升游客体验,致力将孝堂山片区打造成济南市民近郊旅游的理想选择。”
如今,古老孝堂山下,金色花海与千年汉祠相映生辉,非遗体验与数字科技碰撞融合,“古韵”与“今风”和谐并存,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新型乡村文旅图景。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张帆
秋日晴空下,百亩油葵在孝堂山脚下铺开一片跃动的“金色海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