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境整治践行大农业观 槐荫区乡村环境整治强化振兴新支点

2024-09-23 14:06:00 来源:  作者: 岳璋

  大众网记者 岳璋 济南报道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以深入的、有实效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是美丽中国建设征程上尤为关键的一点。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立足乡村现存基础,针对槐荫区腊山、玉清湖、吴家堡、美里湖4个街道共计48个村庄,65.16公顷区域面积,积极申请专项债3.16亿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使辖区农村逐步改善现代生产生活条件。

  农田标准高起来,农业设施升级丰盈“粮袋子”

  地为粮之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专项债系列工程将区域内2万余亩耕地列入整治提升计划农田进行整治、修建水利设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复耕清零行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增强粮食稳产增产能力,截至目前,已对26个村的5300余亩完成整治。利用专项债智慧农业项目资金,建设济南槐荫智慧循环水养殖示范区和济南槐荫智能水稻加工基地等智能化、数字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在我国实施的政策中,每年都会对农村的土地进行整理,其政策安排就是对分散化的耕地和细碎化的承包地进行集中连片整理,方便农民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此前,槐荫区吴家堡街道三教堂与西王庄村部分土地因自然条件不佳,该区域存在地势低洼积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粮食种植条件灭失,造成耕地大面积撂荒。槐荫区政府了解情况后,运用专项债资金200余万元,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整理土地669亩。

  截至目前,槐荫区农业农村局利用专项债资金,对耕地撂荒、弃耕、非农化种树等实施土地整理5306亩,完善种植条件、农村水利设施、提升机械化、有机化种植技术,提高耕地单产。

  提升耕地种植条件,提高单产、增加收入。在玉清湖街道宋家桥、常旗屯、古城、田庄、大李、小杨等6村,吴家堡街道三教堂、西王家庄、曹家圈、西张家庄、申家庄等5村、美里湖街道邱庄、范家庄、段家庄、蒋家庄、郑家店、北王等6村,实施耕地翻耕、旋耕、激光整平、田间划方、农田水利建设、种植土回填等,整理土地3442亩,完善提高种植条件,单产提高、收入增加。

  实施“整改复耕”土地整理,增加耕种面积,增加收入。在玉清湖街道龙王庙村,腊山街道前后周村、吴家堡街道申家庄村,实施“整改复耕”“图斑整治”等,整理土地1864亩,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农民收入“零突破”。

  开展土地整治,整治耕地5306亩,使荒地、弱田变良田、永久基本农田。撂荒地、弃耕地的亩产从零增加到600-700斤/亩,一般耕地的亩产增加20-50%。实施耕地“兜底流转+土地整治”即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是有效的民生工程,还保障了粮食安全,是“多赢”之举。

  农渠是农业生产的“输血管”,是粮食丰产的基石。槐荫区吴家堡街道七里铺村附近水渠因未硬化,且杂草淤泥堵塞,农田用水灌溉、排水等功能难以保证,严重影响粮食产量。针对该问题,槐荫区运用专项债资金,对安庄排水沟、北店子南北干渠等重要农业灌排渠进行硬化提升,彻底解决了黄河水灌溉跑冒滴漏问题,保证农田“旱能灌、涝能排、高效配水到田间”,往日的臭水沟变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道路交通畅起来,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如果说交通“大动脉”是发展壮大内畅外联的命脉所在,那农村公路就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小村落,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条件等贡献基础力量。

  近年来,槐荫区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就农村道路修缮、积极争取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维修、村道生命安全防护等项目建设,先后投入专项债资金4235万元,完成了农村道路提升改造37处,总面积超153000平方米,基本建成路网结构合理、交通组织顺畅、安全保障有力、生态环境友好的农村公路交通服务体系,实现了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由畅到美的改变,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经济驶入跨越发展“快车道”。

  在乡村道路提升中,将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统筹考虑,在颜色搭配、材料选配等方面,既考虑实用性,又兼顾观赏性,将道路与周边景观有机融合,实现“花一份钱,办两件事”。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专项债项目,完成明里至绝北路、明里至济齐路、明里北路、五洲农业周边道路、邱庄湿地公园、刘七沟村东南北路等道路提升项目,项目建成后,就成为“网红道路”。

  道路提升项目的建设,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改变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方式。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公路通,百业兴。一条条美丽的农村公路不仅打通城乡一体发展的梗阻,还将村庄连缀成片,铺下一条路,连起万民心。让农村路成为民心路、致富路、幸福路。

  和美乡村靓起来,人居环境整治挺直“腰杆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槐荫区地处黄河流域下游,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为槐荫区沿黄流域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槐荫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意愿,使得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济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区县。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2022年8月,由济南市槐荫区农业农村局投资,济南槐荫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倾力启动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提升项目已全面铺开,项目进展喜人,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产值高达1.59亿元,惠及范围广泛,覆盖了玉清湖、吴家堡、美里湖及腊山四大核心街道,共计超过40个行政村,显著推动了当地农村面貌的焕然一新与居民生活品质的飞跃。据了解,项目共包含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高质量发展工程2大项,将对片区内村庄实施道路提升、弱电入地、污水处理、排污管网设施整治、残垣断壁清理、村容村貌整治、植物增绿等工程,彻底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套建设数字乡村,着力打造乡村农文旅融合体,为乡村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槐荫区将继续聚焦打造“小而美、特而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目标,持续补齐发展短板,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债项目,不断改善沿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耕地使用条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格局。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将乡村变景区,农田变公园,让美丽环境促进“美丽经济”,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全新路径,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