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玮
责任编辑:曹亮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当中秋的团圆意韵与国庆的家国情怀相遇,西市场街道北大槐树街社区以“环保 + 传统”为双主线,近日在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双节同庆,分类同行”垃圾分类宣传暨月饼制作活动。此次室内活动既巧妙避开户外天气干扰,又将节日喜庆、绿色理念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居民在动手体验中感受双节氛围,在互动交流中深化环保意识,为社区文明建设注入多元活力。

活动现场分为“分类宣讲”与“月饼制作”两大主题,两大主题相互呼应,形成“学环保、践传统”的沉浸式体验。在垃圾分类宣传区,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化身“环保导师”,聚焦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痛点难点,开展面对面交流。“厨余垃圾用不用装袋子?”“旧衣服属于可回收物吗?”“过期药品该怎么处理?”面对居民们提出的高频问题,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逐一拆解,结合提前准备的垃圾分类实物样品,用“家门口的案例”讲解分类标准与环保意义 —— 从“混放垃圾污染环境”到“分类回收变废为宝”,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同时,工作人员特别结合中秋场景补充讲解:“月饼包装盒属于可回收物,变质月饼要归为厨余垃圾,大家一会儿制作月饼时产生的边角料,也要记得做好分类哦!”生动的场景化提醒,让环保理念更贴近节日生活。

月饼制作过程则充满温馨的节日氛围,社区提前准备了低筋面粉、馅料、模具等材料,还邀请专业烘焙老师现场指导。“揉面时力度要均匀,包馅要注意收口,这样烤出来的月饼才会外形完整。”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挽起袖子动手尝试 —— 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按压模具,看着花纹清晰的月饼胚成型,脸上满是兴奋;老人们则分享着自己记忆中的中秋习俗,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贴心设置了“临时分类垃圾桶”,引导大家将揉面产生的面粉碎屑、馅料包装等按类别投放,“包装纸是其他垃圾,剩余的馅料边角料属于厨余垃圾,大家按需投放,咱们从细节处践行分类习惯。”不少居民表示:“以前做月饼只想着好吃,今天才知道连制作过程都能践行环保,太有意义了!”

此次活动共吸引3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室内舒适的环境与丰富的环节设计,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不少家庭全家上阵,从垃圾分类学习到月饼制作全程投入。通过问答交流、实物辨认、动手实践等多元形式,居民们不仅纠正了以往“旧电池全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必装塑料袋”等错误认知,更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养成了 “随手分类” 的自觉,主动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活动结束后,居民们手捧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分享着双重收获:“原本以为室内活动会枯燥,没想到既学了垃圾分类知识,还亲手做了月饼,不担心刮风下雨,还能把环保习惯带回家,以后希望社区多办这类实用又有温度的活动!”“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麻烦,今天在做月饼时试着分了一次,发现其实很简单,以后过节产生的垃圾,肯定能分对了!”
“双节同庆,分类同行”不仅是一次宣传活动,更是社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西市场街道北大槐树街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探索“环保 + 节日”“环保 + 生活”的宣传新模式,通过常态化活动、精细化指导,让垃圾分类从“倡导”变为“习惯”,让传统节日焕发环保新内涵,携手居民共同打造干净、整洁、有温度的宜居家园。
初审编辑:张玮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