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科技局:科技赋能助推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4-09-26 18:45: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东清

  近年来,济阳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科技赋能全要素服务文章,努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高层次人才引育、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科技生态环境服务等科技赋能集聚效应,助推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驶入快车道。

  立足产业发展 以高能级平台载体引育高层次人才

  济阳区立足“科技强区、产业兴区”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着力构建“1+4+N”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1”是指“一城”,即特医食品城。“4”是指“四个产业园区”。即:达沃智慧产业园、联合智力创业产业园、少海汇科技产业园、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N”是指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专家院士工作站等众多创新平台载体。今年上半年,泉麦啤酒、深蓝动保、祥辰科技成功备案市级“重点实验室”。蓝贝易书、好为尔成功备案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山东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省级以上高能级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1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50个。引进各领域省市级“专家、院士工作站”26个。完成区级研发中心备案62个,预计今年达到75个以上。依托高能级研发平台载体引育高层次人才。上半年,共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9人。组织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参加“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大赛,推荐申报创业企业3人,创业团队3人。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科技人才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泉城(海右)系列人才16人,海外工程师4人。高能级研发平台载体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发展向新向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度对接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

  济阳区以济南市《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计划”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依据,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积极与科技型企业、科技产业园区、驻济高校、科研院所、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争取资金支持。近两年,成功立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37个,争取支持资金1233万元。今年8月份,共申报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品种培育)2项。4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市局验收。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北部新区科创汇”和“科技企业直通车”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组织山东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交流活动8次,促成产学研合作35项。三是加快推进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服务。今年1-8月份,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4.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5%。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37.3亿元,同比增长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67.7亿元,增长18.0%,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9.3%,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高位凸显,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驶入快车道。

  科技生态赋能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近年来,济阳区在科技服务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以科技生态赋能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强的后盾。紧贴济阳“智能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需求,持续完善科技服务、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三大体系,全力加强科研成果项目扶持力度。一是促进科研项目对接服务。连续两年举办全区科创汇(第二届)暨金融(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来自驻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不同领域的20多 项科研成果项目,以路演的方式与我区60余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推动驻济高校、科研院所高价值技术成果转化。二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最优科技创新环境。将强化科创主体培育、搭建高能级研发平台、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等支持计划纳入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闻绍人才”计划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济阳发〔2023〕6号),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三是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生”品牌。健全完善“企业有需求,部门来报到”工作联动机制、镇街协作指导机制,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从政策、服务、金融等方面着手,进一步破解企业创新能力支撑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近两年,区科技局积极为企业开展科技金融赋能服务,支持欧锐激光、矗峰重工等20余家企业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47笔,贷款金额2.36亿元,获得利息补贴73.76万元。汉方制药办理高价值发明专利质押贷款,获得贷款贴息90.35万元。今年上半年,正维勘测、大鲁阁、美诺邦马、美事达牧业、柏源制药等8家企业申请高价值发明专利质押贷款,预估贷款贴息总额可达70余万元。科技金融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通讯员 张东清)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