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融入”在济阳丨仁风镇以墙体彩绘激活乡风文明新动能

2025-08-25 14:34:2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彤晖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漫步在仁风镇的乡间小路上,一幅幅色彩斑斓、主题鲜明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这些不仅是乡村的“颜值担当”,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句句标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浸润着村民的心田。仁风镇通过墙体彩绘这一创新载体,将移风易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融入精神文明创建:以文明实践涵养时代新风

  墙体彩绘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深度融入仁风镇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在村委会、文化广场、主干道等重点区域绘制移风易俗主题画作,营造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特别是“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四会”机制的建立,使文明创建由“软倡导”变为“硬约束”。姚家村规定红白事从简办理,不仅减轻了群众负担,更树立了勤俭节约、文明办丧的新风尚,体现了“文明”“和谐”“友善”的价值追求,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融入法治建设:制度护航文明进程

  仁风镇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出台《农村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标准,赋予“一约四会”合法地位和执行依据。这一系列举措,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制度设计规范行为、引导预期,既保障了村民合法权益,又有效遏制了攀比浪费、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实现了“良法善治”与“乡风文明”的双向促进。

  融入社会发展:创新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面对传统丧葬习俗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仁风镇主动作为,在马圈村建成公共祠堂,推广生态安葬模式,既尊重传统情感,又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此举不仅降低了治丧成本,还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契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正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文明”融入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

  融入日常生活:线上线下共绘文明图景

  为了让核心价值观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仁风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依托“瓜香鼓韵,硒望仁风”微信公众号打造“云端移风易俗知识宝库”,定期推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和文明倡议;线下组织“仁人为我,我为仁人”志愿服务队深入村居宣讲,用“算账法”揭示高额彩礼的危害,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传播方式,使核心价值观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真正融入百姓日常。

  乡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村兴。仁风镇从一面墙出发,以小切口撬动大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个融入”贯穿于移风易俗全过程。墙体彩绘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承载价值引领的文化符号;村民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和受益者。

  当“文明标语墙上绘”成为全民共创的文明实践,当“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自觉的生活方式,仁风镇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精神答卷”。这不仅是对陈规陋习的革新,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让文明之风吹遍田野,让价值之光照亮乡村,让广大农民在物质富足的同时实现精神富有,奋力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壮美画卷。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