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亓秀宝
责任编辑:贺存玲
近日,在莱芜区方下街道刘家庙村快乐农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池塘旁,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活蹦乱跳的黄骨鱼被打捞上岸,即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发往各地。企业负责人李续龙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黄骨鱼产量近30万斤、鲈鱼产量达到4万斤,比去年好了一大截,这多亏了街道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和保障!”
这份丰收的背后,是方下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响“多方齐下”文明实践品牌的扎实行动。街道坚持“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从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出发,提供精准化服务,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疏浚“源流”:协调土地阔空间
土地与养殖场所是鱼类养殖的根基。为破解企业发展空间难题,街道自然资源和规划岗成立专项对接小组,摸排企业诉求,沿大汶河细致梳理辖区内适合水产养殖的闲置土地、标准化鱼塘等资源,建立动态信息台账。同时,主动对接村里与上级部门,协助企业办理场地审批、设施改造等手续,全程跟踪进度,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扩产不耽误”。如今,山东快乐农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从最初的10个鱼塘扩展到12个鱼塘,年营业额达到600余万,产品远销韩国、北京、天津等地,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搭建“云桥”:拓展线上新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水产销售新趋势,方下街道以“创新”思维为企业赋能。考虑到鲜活水产品的展示需求,街道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直播”技术指导,从直播间布景、设备调试到主播培训全程参与,帮助企业打造“看得见的新鲜”直播IP。同时,推动产业链延伸,支持开展产品深加工,各类鱼类产品通过直播打开销路,送往全国各地市场。
筑牢“堤坝”:保障设备稳前行
水产养殖对增氧、循环水等设备的依赖度极高,一旦出现故障,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街道将该公司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安排专人定期走访,实时掌握鱼塘增氧机、水循环系统等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水质监测、电力供应需求。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水电问题,第一时间协调维修人员上门,确保“增氧机不停转、水质不超标”。方下街道以“想在企业前面”的主动服务,确保了养殖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让企业能够安心生产、放心经营。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方下街道通过“多方齐下”的全方位服务,为辖区企业注入发展信心。下一步,街道将继续聚焦企业需求,细化服务举措,让辖区的“鱼水情”更浓,让辖区各类产业“游”得更稳、更远。(通讯员 邱文茹)
初审编辑:亓秀宝
责任编辑:贺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