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曾经因垃圾堆积、清运不及时而困扰居民的十亩园东街,近日迎来了环境面貌的显著改善。这一变化,源于解放路街道解放桥社区近期成功推动的一场由居民、商户与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垃圾治理协同战”,将人民意见征集触角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
十亩园东街商户林立,生活垃圾与厨余垃圾产量大,原有的垃圾桶点位和清运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导致垃圾时有外溢、异味扰民,成为影响街区环境和邻里关系的“老大难”问题。

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解放桥社区没有采取简单的“头痛医头”式整改,而是依托“法治直通车”,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协商平台,于日前组织召开了一场专项协调会。会议邀请了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环卫所、城管科、执法中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区人大代表、社区律师、居民及商户代表坐在一起,共同梳理问题症结。

会上,居民代表坦诚地表达了垃圾异味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商户代表也说明了经营中产生的实际垃圾量以及清运不及时带来的无奈。环卫部门则从专业角度解释了现有清运流程的客观限制。通过面对面沟通,各方增进了理解,从“互相抱怨”转向“共同面对”。

基于充分的讨论,一个名为“定点、定时、定责”的三方共治方案应运而生。方案核心包括:合理调整并优化商户垃圾桶的摆放位置,避免对居民楼造成直接影响;明确垃圾投放的集中时段,便于环卫部门高效收运;同时,社区牵头与所有商户签订《环境卫生责任公约》,将“门前五包”、干湿垃圾分类等责任落到实处。

方案达成后,各方迅速行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与商户逐一签约并讲解细则;环卫所则根据新方案灵活调整了清运路线与频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曾经脏乱的角落变得整洁,街面恢复了往日的清爽。



“现在走在街上,感觉舒服多了,味道没了,看着也敞亮。”一位在十亩园东街居住多年的居民高兴地表示,“这次不只是把垃圾清走了,关键是立下了新规矩,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

此次治理不仅解决了具体的环境问题,也为今后处理类似难题积累了“社区搭台、多方共治”的宝贵经验。下一步,解放桥社区将继续依托“法治直通车”平台和协商议事机制,持续回应民生关切,切实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与满意度。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