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双圈融合 千佛山街道打造“一刻钟创享圈”

2025-11-13 17:32:1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白晓林

  下楼喝杯咖啡的时间,居民就能在社区匹配到心意岗位;午休间隙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享用实惠午餐;下班后不必匆匆赶路,社区活动中心就有丰富的兴趣课程……这样的便利场景,正是千佛山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实推进“六化”攻坚行动,推动“生活圈”与“就业圈”双圈融合建设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千佛山街道以历山名郡社区为试点,创新推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就业圈”双圈融合模式,通过智慧赋能、载体创新、生态培育等举措,让居民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同时满足生活与就业需求,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就业便利度。

  智慧赋能:党建引领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就业服务

  千佛山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创新“线上平台+线下走访”双渠道就业服务模式,深度融合数字化手段、网格化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社区就业服务体系,让就业服务“零距离”“精准化”。

  社区自主开发的智慧就业系统“名郡微业”平台,整合了辖区内商家、企业等200余个用工需求,实现岗位精准推送。

  线上平台高效运转的同时,线下由网格员带头开展定向走访,深入260余家周边商户挖掘岗位,形成“线上信息直达+线下岗位挖潜”的双渠道供给模式。在社区一楼的党群就业服务窗口,“名郡一刻创享圈”地图清晰标注商户与企业用工信息,实现资源一图统览、服务一站到位。

  载体创新:党组织推动打造多元就业特色场景

  为打造多元化的就业载体,千佛山街道聚焦“小而精”的就业场景建设,依托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托育服务、非遗传承与创业孵化三类特色平台,为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居民开辟了多层次、可持续的就业路径。

  在“名郡・泉抱抱托育中心”,社区围绕“一老一小”民生需求,搭建起育幼与就业双赢的服务场景。该中心不仅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从实习到就业的全程帮扶,已推动3名应届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也面向有育儿经验的待业女性,开放托育老师、保育员等岗位,已帮助2名女性通过培训重返职场。

  在非遗传承方面,社区党委为鲁绣传承人于邦华提供固定工作平台,推动“非遗传承+就业”融合,开设鲁绣技艺培训班。目前已吸引5名居民参与学习,其中2人通过考核成为兼职手艺人,实现技艺传承与灵活就业双赢。鸿蒙书院名郡分院是社区成功孵化的创业典型。在社区“青年岗位匹配计划”支持下,创办人杨心雨不仅自主创业,还吸纳2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党组织搭台、青年唱戏”的良好局面。

  生态培育:党建引领构筑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

  千佛山街道以“全龄友好、充分就业”为目标,构建起覆盖“需求摸排—技能培训—岗位匹配—创业扶持”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社区精心编制《就业驿站服务手册》,配备专业就业服务专员,并建立起涵盖全职宝妈、银发老人、待业青年和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四类群体的人才库,持续动态更新就业意向与技能提升需求。

  在岗位开发方面,社区党委定期走访商圈企业,系统采集用工信息,形成“居民求职需求—企业岗位供给”双向联动台账。基于退休职工傅老师的缝纫小屋等“微岗位”的成功实践,不断拓展灵活就业服务模式,为居民参与兼职工作、实现弹性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资源联动方面,设立青年就业服务平台,联动周边14所高校打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应届毕业生、待业青年提供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实训窗口”,实现党建带团建、人才与社区发展互促共进。

  在生活服务支撑方面,通过“党组织引导+市场主体运营”模式,办好社区食堂、快递代收、便民上门等服务,切实解决居民日常需求。依托辣妈帮亲子俱乐部、鸿蒙书画院等组织开展亲子互动与文化课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党建引领、服务为民”的双圈融合根基。(通讯员 白晓林)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