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镇:使命在肩 步履不停 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踔厉前行

2023-01-11 09:5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彤晖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2022年,孝直镇在平阴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县“1+684”工作体系和镇“1+334”工作思路,奋力开创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建项目、优环境

  工业强镇稳健发展

  建立领导帮扶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围绕“招大引强”,加大强链、延链、补链招商力度,成了高端机械加工、铸造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形成。

  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就现代农业、预制菜等领域进行招商推介。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个,其中实体项目12个,总投资8亿元,总部项目25个,总投资30.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项目建设开工率和完成率均位列全县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绿色工厂2家,上市储备企业6家。新报高企数量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家。预计到年底,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5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42万元,实现工业产值26.8亿元,实现技改投资1.2亿元。

  提质效、促升级

  现代农业纵深推进

  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全域耕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创新“光伏提水”项目,被市级媒体广泛报道。探索“集体投资建设+干部风险共担+村民参与管理+全程技术指导+全民收益分红”的孝直模式。围绕黄河流域智慧节水高效生态农业打造,全面推广以地埋式渗灌和液态地膜为核心的节水农业先进技术,推动农业种植高质量发展。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2.25万亩,小麦、玉米产量占全县超过1/3。今年,依托东润种业技术优势,投资建设物联网智能温室连栋大棚及良种科研繁育基地,东润种业小麦“济农101”平均每亩803.71千克、玉米“习玉1号”平均每亩995.55千克,均打破全市小麦、玉米单产纪录。

  全镇大棚总量突破10000个、面积突破3万亩,其中马铃薯总产量约11.3万吨,亩产效益超过7000元,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调整的草莓、甜瓜、彩椒等农产品亩产效益超过3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盈利的目标。

  首届济南市孝直镇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我镇成功举办,平阴县2022年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我镇隆重举行,黄河流域智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水利科学院博士科研实践基地落户孝直,为孝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抓治理、提品质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在全市率先推广小麦、玉米秸秆全程机械化打捆离田技术,将秸秆变废为宝,绿色发展模式得到省农科院、市农业农村局等上级部门高度认可。推广标准地膜8000亩、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亩,投资50多万元的农田废弃物回收站成为济南示范典型示范收购点。发展蚯蚓生态养殖新模式,养殖大棚占地300余亩,年消纳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等废弃物9万吨,生产有机肥和土地改良剂6000吨,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改善,经济、生态两手抓。

  新增绿化苗木3500亩,切实加强绿化苗木管护力度。创新“公交式”垃圾清运体系,设置垃圾分类亭站点65个,垃圾分类实现全域全覆盖。依托“鲁地云”“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筑牢耕地保护红线,付庄村、和圣苑村列入市级耕地保护示范村居创建名单。深入推进“幸福河湖”“美丽庭院”建设,常态化落实“河湖林路田长制”,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大气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组合拳”,让良好的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办实事、强保障

  人民福祉不断增强

  创办和圣故里党旗红“和为贵”乡村治理平台,建成镇村两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健全全科网格员队伍,在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出关键作用,切实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矛调化解率,热线办理群众满意率连续多年排名前列。

  大力弘扬“和”“孝”文化,与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共建“孝直乡村儒学讲堂”及“和圣文化研究院”。在中小学开展“孝心教育”“和文化教育”,举办“道德讲堂”,开展志愿服务,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创新“就近办”政务服务品牌,成立玫红驿站5处,明确7名帮办员,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资料审核、网上申报等帮代办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成立“红石榴驿站”,倾听少数民族群众声音,塑造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科学应对新冠疫情,孝直镇党委被评为济南市疫情防控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团队。

  顺利完成380名城乡公益岗开发和招录,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新建村级幸福院3处,新申报幸福家园项目10个,募集项目资金超40万元,为125名残疾人家庭学生发放教育救助金30.9万元,稳稳兜住了民生保障底线。

  抓品牌、促发展

  党建引领成效显著

  做强做响“先锋365”党建品牌,加强基层党校建设,6月份代表全县顺利迎接济南市党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挂牌成立付庄村“和孝润心”头雁实训基地,开展“头雁论坛”20期,聘任镇级头雁导师7人,举办“微夜校”活动6期,培养128名年轻人进入村干部后备人选。

  成立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联盟及党支部,凝聚返乡青年创业力量,回引优秀人才23人,先后有12名青年为疫情防控捐赠物品累计15万元,展现了青春担当,贡献了青春力量,人才振兴相关做法被新华社内参刊发。

  坚持将支部建在产业上,采取“党委领建、龙头企业带建、驻地单位共建”的方式,组建蔬菜产业党委,覆盖29个村,占比超过63%,东部建立山药生产基地,种植山药260多亩,增收1000多万元;西部产业联合党委依托“孝直小农夫好物严选”平台,聘请500名团长,把孝直农特产卖进济南社区,累计销售收入150万余元。

  优化行政村建制,将全镇64个村优化为36个行政村,细化考核标准,壮大集体经济,收入10万以下村集体全部清零,50万元以上的村16个,占44.4%,超100万的村10个,占28%。

 

初审编辑:尹延杰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