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俊怡
责任编辑:张帆
6月9日,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县教体局等18个部门举行《平阴县审批与监管协同联动工作责任书》签约仪式,将197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责任书监管范围。
“该项举措的实施,是我局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衔接配合,打造审管互动工作共同体,实现审批全流程规范化、透明化,提高审批与监管工作效能的创新实践。”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韩鲁向记者介绍,“通过此举,明确了审管职责分工、细化了审管联动内容,强化了责任落实,有效消除了各环节衔接不畅问题,织就了部门一张网,建立了审批与监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审批+监管’闭环联动管理模式。”
涉及18部门的197项事项逐项列明“审批+监管”高效运行
平阴县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以权责清单为基础,合理划分审批与监管“责任田”,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形成了《平阴县审管互动事项清单》,共涉及18部门,197项事项,逐项列明事项名称、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审管互动渠道、双方确认的推送信息内容。细化职责任务到业务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并建立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审管互动事项及责任人员发生变化的,及时对清单进行调整,实行责任到人、点对点实时联络。协同监管部门制定个性化、定制化《平阴县审批与监管协同联动工作责任书》,明确审批职责和监管职责,信息推送方式、审管衔接配合等内容,细化审管衔接的主要措施,实现审批全流程规范化、透明化,推动审管互动工作高效运行。
构建“1+4+1”模式,提高审批监管效能
为确保审管模式落实落地落细,平阴县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强化审批与监管部门衔接配合,积极推进实现审批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各部门协同优势,打造审管互动工作共同体。
“您好,这是平阴县交通运输局委托我们向办理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业务的企业发放的一封告知信,请您仔细阅读一下,这里面涉及到日后监管部门对您的一些监管要求。”在业务窗口,工作人员给申请人发放证件后,耐心地为其讲解有关事后监管的注意事项。为实现行政审批与日常监管有效衔接,进一步推进审管信息互动共享,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完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联动、协同配合的审管协同机制。
平阴县通过建立四项机制,畅通信息共享“高速路”。一是建立业务函询机制。对存在疑问的行业规划、政策以及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标准等进行沟通咨询,有效强化职能部门的知情权,实现“审”与“管”相互协调;二是建立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办理配合机制。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分类确定核查办法,明确核查时间、标准、方式及是否免予核查,互相征求对方意见、建议,及时纠正审批和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使审批与监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实现“审”与“管”共同促进;三是建立行政审批评审踏勘配合机制。积极运用审批与监管部门联合远程视频踏勘新模式,监管部门协助配合开展专业要求高、程序复杂的评审、踏勘、检验、检测等工作,实现对行政审批工作的直接有效监督,实现“审”与“管”的有效互动。四是建立完善审管信息共享推送机制。通过济南市行政审批审管互动系统相互推送审批和监管信息,实现“审”与“管”信息共享;落实专人负责信息接收、运转和反馈,共同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心关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金牌服务环境。
与此同时,平阴县积极搭建通报机制,按下审管互动“快捷键”。不定期通报审批信息、监管信息上传认领情况,严督实查,奖优罚劣。在监督检查中建立良好的审管互动机制,协力配合审批与监管业务联动工作,确保审管互动工作落实落细,以优质高效服务赢得企业和群众认可点赞。
创新优化服务,实现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效能提升
平阴县在行政审批领域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工作,用审批“减法”和服务“加法”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在审管互动过程中,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锦水街道智能制造产业园供水、供气工程,是锦水街道智能产业园的配套工程,根据规划,该工程从翠屏街西延路段与G220国道交叉路口向北延伸,工程实施前需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申请办理“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审批和涉路工程许可业务”。为加速推进审批业务办理,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县交运局加强审管互动,对接开展审前服务。对工程选址及审查要点进行规范,就审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为审批业务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基础,保证项目顺利开工。
平阴县在全国首推“审管检”联动工作机制后,“叠加”效应逐步释放。该模式依托“共享实验室”平台,挂牌设立“食品生产许可指导服务站”,推行食品生产许可靠前指导帮代办、受理核查一站办、审管互动协同办、便捷高效放心办“四办服务”模式。构建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批部门、监管部门、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审管检”联动服务机制,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压缩了审批时限,提升了审批效率,跑出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批的“平阴加速度”。
为让信用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绿色通行证”,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发挥信用数据在审批和监管中的重要作用,以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为牵引,建立起以信用为基础的“信易批”政务服务模式。将“信易批”主要应用于“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建立自愿申请、核查信用、结果适用、信息归集等四大环节,形成“信易批”服务流程的闭环管理。根据信用核查或监管部门反馈的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对申请人信用等级C级及以上、无信用承诺违约记录的适用“信易批”审批模式,让信用好的办事企业和群众享受告知承诺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服务。对于信用等级C级以下,不适用“信易批”服务,各业务经办人明确告知申请人,按照普通审批模式的条件要求进行受理和审批,最大限度降低承诺风险,助力审批工作提质增效。
在具体工作中,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采取联合勘察的方式,让监管部门提前介入,不仅减轻了后期的整改负担,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服务。
在快速推进石热入济长距离输送供热工程项目的审批事项办理过程中,平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受理即办,联合县发展和改革局、国家管网集团榆济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涉及的可能影响油气管道保护的施工审批进行了现场勘察。结合监管部门意见,提出了施工措施、应急管理和后期处置的具体要求,与监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圆满完成任务。通过工作理念的转变、工作机制的调整,实现了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效能提升。(通讯员 赵青山 张岩)
初审编辑:魏俊怡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