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大众网记者 窦永瀚 济南报道
“老梁,又来送学习材料啊!”每个月,都能看到梁绪增蹬着他的自行车,往来于平阴县的各个社区,为老干部们送去这个月的学习材料,每年12期,总是准时送达,从未延误。他说“志愿服务是自选,自行车越骑越康健。”
自行车是梁绪增的老搭档,陪伴着他从赤脚医生到文化站站长,再到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见证了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60年。
两脚蹬车 双手救人 骑车百公里护安康
1965年,20岁的梁绪增成为了孝直镇东山村的一名赤脚医生。
当时的医疗资源极其匮乏,为了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他经常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奔波在田地乡道间,一车一人守护着自己的乡村,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医疗救护。
在赤脚医生的十年里,梁绪增遇到了很多复杂病例,需要去上级医院进行治疗。但交通不便,许多家庭也负担不起往返的路费。梁绪增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载着病人去县城甚至更远的济南、泰安等大医院。
有病重的患者需要乘坐客车,梁绪增为了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时常自掏腰包为患者买票,而自己则骑车跟随,往返近十小时,路途的颠簸和漫长的疲劳让他的身体遭受了极大考验,长时间骑车甚至让他的臀部多次磨破,但他从未抱怨,一切只为了让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早日康复。他标志性的自行车也成了村民心中安心、康复的象征。
除了医疗救助,梁绪增还关注困难家庭,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差、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五保户。他多次为五保户张吉生、桑金汗等病人提供帮助,陪同他们前往大医院治疗。
一车骑遍乡村 送去文化与欢笑
在辞去了赤脚医生的职责后,梁绪增又担任了孝直镇文化站站长。这期间,他一直致力于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他时常亲自带领团队,把欢声笑语送到每一个村落。无论山高路远,他也总是骑着标志性的自行车奔走于各个村落之间。
面对资金紧张,他有时甚至会自己出钱组织活动,只为丰富村民的生活,让他们有所乐有所享。每当村民遇到困难,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情感纠葛,梁绪增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用温暖的话语和实际的行动,为村民排忧解难。
哪怕退休后,他更是利用自己的文化专长,积极投身于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文化节目下乡工作。他不仅自己写稿、编写剧本、组织人员排练,最后亲自将节目带到各个村庄演出。这些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包含了对时代精神的宣传。
多年以来,梁绪增持续坚持宣传环保理念,通过自编自演的节目,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节目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开始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他更是以身作则,践行绿色出行,自行车常伴他左右。2010年,梁绪增被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和中央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评为“全国绿色出行达人”和“山东省十大绿色出行达人”。2011年,梁绪增被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和济南市委老干部局表彰为济南市“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多年奉献精神的认可,也是对他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最好褒奖。
退休不褪色 学习材料准时送达
2017年,退休的梁绪增担任了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继续发光发热。他主动承担起开展月学习活动的责任。积极组织开展每月的党员学习活动。精心挑选学习内容,确保活动既有深度又贴近老干部们的实际生活。
然而,很多老干部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到场参加学习,他决定亲自将每期学习材料送到那些无法参加活动的老干部家中。
县城内的老干部们分散在不同的社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梁绪增又骑上他的自行车上路了,东到水岸连城,西到玫瑰苑小区,南到二级站,北到通达花园,整个县城几乎都留下了梁绪增的足迹。每个月,他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这些社区之间,将学习刊物一一送到老干部的家门口。许多同志居住的楼房没有电梯,梁绪增往往需要爬上四、五层楼,再将刊物送到他们手中。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在家的,他还会第二天继续登门拜访,直到将刊物送到每一个人手中。
八年来,梁绪增从未间断过这项工作。每年12期刊物,他总是准时送达,从未延误过一天。这样的坚持,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无比强大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从年轻时作为赤脚医生为病人无私服务,到退休后继续在文化、环保领域耕耘,再到组织退休老干部开展每月学习活动,梁绪增总是骑着他的自行车。这辆车也见证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更见证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孝直镇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