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构筑“鼓韵国学苑”传承平台,开启文化“两创”新路径

2024-12-20 21:08: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彤晖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近年来,济南市商河县以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为契机,深化教育改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固本铸魂的基础工程,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从“品读国学经典”的全员阅读活动,到“孔子学堂”的规范化建设,再到“非遗进校园”的生动实践,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点亮孟子书院,打造传统文化阵地

  商河以贾庄孟子书院为传统文化教育核心阵地,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青少年的文化品位,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弘扬。一是以读、写、讲、赛等为载体,持续开展“品读国学经典,厚植爱国情怀”全员阅读活动,搭建未成年人读书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二是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圆桌论坛培训学习,提升传统文化骨干教师、“两创”种子教师基本素养。三是开展“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国学小名士”情景剧创作大赛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有9名中小学生获得全市“国学小名士”优秀奖。

  推进“孔子学堂”建设,打造传统文化展示带

  商河县在4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10所幼儿园成功设立“孔子学堂”,“孔子学堂”进校园覆盖率80%以上,通过孔子学堂的学习和活动,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在校园内设立布置简洁典雅、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孔子学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将传统文化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设《论语选读》《孟子思想》等经典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辨能力及文化素养。三是定期举办主题活动,通过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展示和体验,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立足地域优势,打造全周期传承体系

  立足于鼓子秧歌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瑰宝,商河构建起从幼儿园到职业学校全阶段、系统性的鼓子秧歌非遗活态化传承体系。一是大力开展“鼓子秧歌”进校园,先后在各学校培养了多批专、兼职非遗授课人,持续打造鼓子秧歌校园传承队伍130余支,累计培养青少年鼓子秧歌队员5万余名,150名少年非遗队员入选首批“泉城非遗娃”。二是培育多样化非遗传承项目,32所学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本地非遗传承项目,牛堡小学等17所学校开设“鼓子秧歌”社团、怀仁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开设“花棍舞”社团、第二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开设“花鞭鼓舞”社团,花棍舞《乐·舞金秋》荣获山东省第十四届“小飞天”奖儿童舞蹈大赛三等奖。三是各学校定期组织“商河县非遗传承展演活动”校园专场,其中县实验小学和韩庙镇站南小学,先后被教育部评定列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热爱、发展与传承非遗文化。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