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盘活“边角经济”让方寸之地变“增收宝地”

2025-07-08 16:5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孟彤晖

  大众网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今年以来,在市派第一书记董洪国的带领下,李胡头村以“三资清理”为抓手,盘活闲置土地,激活发展动能,发展“边角经济”,通过种植山楂树将村庄东西、南北大街的闲置土地转化为“绿色银行”,既扮靓了村容村貌,又蹚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过去这些边角地不是堆满杂物就是杂草丛生,既影响环境又浪费土地资源。”谈起村庄的蜕变,董洪国深有感触。他带领村“两委”开展“三资清理”专项行动,丈量出宅基地周边、道路两侧等可利用闲散土地20余亩。面对“沉睡资源”如何盘活的难题,董洪国提出发展“边角经济”做活“山楂+”文章,先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多次,最终确定“山楂经济+环境治理+食品加工”的复合发展模式。

  为让闲散地种植山楂树得到有效落实,李胡头村在实践中构建起“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双轨制”管理模式,对村民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将管护成效与收益分红挂钩;对长期外出户推出“托管代种”服务,通过签订协议明确权责关系。二是建立“4:6分红”机制,所得收益按照村民与村集体4:6的比例进行分红,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村党支部负责牵头联系提供山楂树苗木,制定统一栽植和管理办法,负责统一收购、销售等工作,并邀请农技专家授课,为村民讲解山楂树的种植、养护技术。“家门口这块地闲着也是闲着,现在种上山楂树,年底还能分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李大娘笑开了花。

  全村完成20亩、1400颗山楂树种植,稳产后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252户群众户均增收500元,经济效益显著。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还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从土地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沙河镇以燕家片区12个自然村为试点,开展“三资清理”回收闲散土地,推广山楂、金银花等经济作物种植,与裕悦金银花合作社签订合同推进产销合作,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双赢共富。截至目前,已回收闲散土地200余亩,其中种植山楂树86亩、6000余颗,种植金银花120余亩、7.8万株。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收入,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社会效益凸显。下一步,沙河镇将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开发山楂果脯、金银花饮品等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闲散土地结出强村富民的“金果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