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岳璋 济南报道
2025年9月25日,济南市召开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全市在党建引领、关爱服务、多元共治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与阶段性成效。济南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许可介绍,去年以来,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将其纳入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双十”行动,推动服务管理走深走实。

三级联动+协会赋能,新就业群体有了“家”的温暖
济南市持续完善“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党建工作机制,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推动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将有关职责写入“三定”规定。通过指导快递、网约配送、道路运输等市级行业党委,分类组建“两司两员一主播”5个新就业群体协会,首批吸纳112个单位、246名个人入会,健全“行业党委+行业协会”联动机制。
针对新就业群体就业灵活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济南市灵活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44个,新成立行业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87个,利用线下晨会、线上微党课等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同步建立“市直部门与平台企业、区县与运力合作商、街道社区与网点站点”的三级联动体系,推动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的多方议事协商机制。
通过暖“新”建议专题征集活动,累计收集建议1014条,推动解决扩大驿站覆盖面、上线友好地图等需求,努力让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切实增强了群体的组织归属感。
32条实事+905处友好场景,精准破解“急难愁盼”
济南市出台2025年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实事项目,推出教育医疗、技能提升等12项32条实事举措。针对“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全市已建成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等友好场景905处,划定专属车位760余处,新建、改扩建“泉新泉驿”服务驿站100家,并建设一批充电桩、换电柜等设施。
在解决“用餐难、休息难、如厕难”方面,发展友好商户800余家,提供专属优惠折扣;依托网约车平台企业、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建设“司机之家”;推动114处中石化、贝壳链家等服务网点资源向新就业群体开放。
此外,针对技能提升、职业转型、就医就学等问题,试点建设“泉新公寓”服务综合体;遴选10家新就业群体“成长学院”合作单位;并围绕“食、住、医、学、行”开展“关心关爱服务季”活动千余场,惠及5.6万人次,让新就业群体对各类服务真实有“感”。
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泉城星光”引领双向奔赴
济南市坚持以服务促治理,积极推动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发挥其走街串巷、人熟地熟优势,选聘810名骑手兼任社区流动网格员、166名骑手兼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组建16支“党员先锋车队”等志愿服务队。
试点建立积分激励机制,明确政策宣传、文明劝导、关爱独居老人等10余项基层治理任务并赋予不同积分,可通过积分兑换头盔、充电宝、护膝等常用物品,有效激励参与积极性。
连续2年开展“泉城星光”评选活动,已评选“泉城星光”优秀个人60名,其中认定新就业形态E类高层次人才47名,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职业尊崇感和城市归属感,实现与城市治理的“双向奔赴”。
下一步,济南市将持续深化机制建设,推动服务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济南市将探索成立市级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协调机制,压紧压实行业党委主体责任,督促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保障合法权益。制定出台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每年策划推出一批实事项目。建立“人工智能+”诉求建议收集办理机制,实现诉求建议“码”上直通、即时应答。广泛链接社会资源,推动在商业站点网点建设服务驿站,上线服务地图。建立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联动工作机制,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持续深化“泉城星光”品牌建设,组建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岗、星光工作室及泉城推介官等服务队伍,推荐优秀代表相关荣誉,努力推动新就业群体和城市治理“双向奔赴”。
初审编辑:刘大帅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