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023-07-31 10:46: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谢玮

  大众网记者 谢玮 济南报道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近年来,济南的美景在全国范围内强势“出圈”,一方土地之所以闻名天下,不止因为眼前的美景,还有这片土地上诞生的那些不同凡响的人,他们创造历史、留下传说与故事,活跃在历史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辉。

  近百年间,适逢变局的济南迎来了形形色色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书写了一段历史,周馥、孟雒川、老舍……不论政治家、商业巨子还是文化名人,都共同推动了这座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除旧布新,自开商埠提升济南硬实力

  自明代开始,济南便成为山东省会。在济南任山东最高行政长官如巡抚一级的官员不计其数。可到了晚清,一位在济南任职仅27个月的山东巡抚,却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命运,他就是周馥。

  1902年,周馥任山东巡抚。8月初他刚抵达济南,就遇上黄河利津段等多处河堤决口之危情,他组织官民修筑堤防,且备有大量堵漏的石块以防不测,同时沿黄河大堤架设电报通讯线路,以及时掌握汛情。他还定期雇佣沿河住户和居民巡察保护堤坝,这些措施使黄河山东段在此后的十余年间,再没有发生决口的情况。

  周馥入主山东后发现,济南过往的施政作为多用在兴学、修庙、维持治安上,致使济南城弥漫着浓厚的“重儒轻商”“重儒抑商”之风,济南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资本雄厚的商家巨富,也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济南虽说是省府所在地,但可以说是“有城无市”,即使有药材、杂货、绸布、鞋帽、钱业等所谓“五大行”,也没有集中的大卖场,每年的贸易额仅有数百万两,其经济比不上沿海城市青岛、烟台等,更甚至比不过周边潍坊、周村等小城市。

  因此,周馥力主除旧布新,扶持农桑和手工业,策划设立了工艺局、树艺公司、桑蚕总局、缫丝厂、染织厂、砖瓦厂等等。像开办工厂一样,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济南的硬实力。包括修建大运河和疏浚小清河工程,成立小清河汽船行业企业等。

  随着胶济铁路修到济南,周馥奏请清政府要求将济南等地自开为通商口岸,此举成功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开创了中国内陆大城市对外开放的先河,是传统封闭城市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的开端。济南的经济由此发展开来。

  批零兼营,“祥”字号商铺面世打造济南商业帝国

  “旧军在城西北三十五里,为富商孟姓之里,各地瑞蚨祥绸缎庄皆其产业。”提到商业,章丘富商孟雒川在济南的影响力首当其冲。

  1924年,瑞蚨祥的资东孟雒川在经二纬三路开设瑞蚨祥鸿记缎店,售卖洋布、尼龙、绸缎。这座瑞蚨祥新店是济南第一座采用钢结构的建筑,地处商埠最繁华的路段,是一处三进深的前店后宅建筑。这座新颖的建筑一出现,就成为经二路的标志性建筑。

  当时,位居前三的瑞蚨祥、庆祥、隆祥都是旧军孟家的“祥”字号门店。孟氏家族各堂号共有或独创的企业名号都有一个“祥”字,故俗称“祥”字号。较为出名的有“八大祥”,即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瑞蚨祥、庆祥、隆祥、谦祥益、益和祥。

  孟雒川一改旧式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采取经销、代销、包销、拍卖和批零兼营等新的经营方式,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的需求。在进货方面灵活多样,瑞蚨祥对市场奇缺商品采取抢购、多购、独卖、多赚的策略。

  过去,济南瑞蚨祥门口左右竖着两块牌子,分别写着“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这八个字就是瑞蚨祥的经营方针。一般绸布店售卖都是抬高价格,让顾客可以讨价还价,而瑞蚨祥不同。瑞蚨祥虽不能讨价还价,但价格的确很公道,且质量又好,还实行“卖布放尺”的促销措施,让顾客买一尺,商店给一尺一寸,顾客要一丈,商店给一丈一尺。此外,瑞蚨祥还超前的推出民国时期“海底捞”式服务,在门店,顾客只要一进门,前柜首先站起打招呼,店员接着跟上来,不能一见顾客就问买什么,要陪着顾客看,顾客停留在哪,先请顾客入座,再询问买什么。一个顾客进门配一个店员随行,直至送出店门。店员为顾客取货,要先拿中档货,顾客嫌次再拿好货,以免先拿好货顾客买不起而受窘。孟雒川用严格的店规约束店员的言谈举止,使每一位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纵观孟雒川在济南的一生,除了打造商业帝国外,他还多次经办慈善和公益事业,诸如立社仓、修文庙、设义学、经理书院、捐医施粥、捐资协修《山东通志》等,可谓为济南近代商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化泉城,济南美景惊艳全国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时间来到1930年的冬天,诗情画意的泉城济南,在温情的冬天迎来老舍这位至友。自此《济南的冬天》成了泉城的又一响亮名片。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老舍来到济南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更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刚到济南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给老舍带来了难得的安定,使之一生都难以忘怀。怀着轻快、温情之情,老舍先生在文中将济南描绘成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文章不惜笔墨写景,抒发了他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济南的4年时光,这座老城将老舍曾经期盼和不曾奢求的东西都尽数赠予。期间,他读书、教书、写作,也养花、看戏、习武,不仅事业成功、工作稳定,兼又娶妻生女、高朋满座。老舍在济南的旧居北邻不远就是趵突泉。住在这儿,老舍文思宛如趵突泉涌。在这块风水宝地,老舍创作了大量著作,主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此外还有大量如《济南的秋天》《大明湖的春天》等散文,文章里处处都体现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毫不夸张地说,老舍先生是济南最好的形象推广大使。将对济南的一腔热爱化作文字,藏在每一篇写济南的文章里,等待后世重读。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