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12人入选济南市级名师、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

2023-11-20 19:3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雅雯

  大众网记者 王雅雯 济南报道

  近日,济南市教育局公布第五期济南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和第四期济南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市级遴选结果。市中区10名教师入选第五期济南名师建设工程人选,2名校长入选第四期济南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

  第五期济南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卜皎,济南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中区优秀教师、十佳教师、风格教师、教学能手。从教19年来,卜皎坚信“优秀的老师展示精髓,卓越的老师激发热情。”在实践中以爱育人,以情暖人,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工作中努力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学研究的反思者和学科教育的引领者。

  王寿鑫,济南第十四中学教师,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济南市第十四届“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竞赛一等奖、济南市市中区教学能手。王寿鑫认为,课堂是教师精神修炼的道场,也是生命成长的地方。修炼一颗好的心,打磨个人明亮的精神,以深度抵御庸常,才能将课堂教学与教师个体精神的成长合二为一,启智润心,点亮生命。

  卢可雷,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初中部教师,国家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济南市“领航教师”、济南市教学能手。卢可雷致力于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遵循科学探究的规则,通过动手实践达到知行合一;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会,不仅要培养一个个的科学家,更要建立一个个科学的家。

  李远,济南育秀中学教师,市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中区首席教师、山东省优课。李远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因材施教。以真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达到“以体育人”“以体养德”的效果。

  杨珂,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教师,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区经纬人才。杨珂以温润的教育、多样的课程,以核心素养为根本,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以学生立场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不拘于学校方寸场所,将教材作为学材,把生活中的元素引入课堂,实践着有温度的教育。

  宋蕾,济南育英中学教师,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济南市教学能手、市中区风格教师。宋蕾认为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历史教育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理解世界”进而“服务其人生”,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导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关切学生的个体成长,历史教育才有生命。

  张丽媛,济南市舜耕小学教师,首届济南市立德树人双领军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区首席班主任。张丽媛始终把“让每一个不同资质的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当作个人教育理想,将个人专属“小专家课程”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升级,逐渐打造属于师生自己的“56号教室”——“圆梦教室”,形成了课堂内外成长的微生态良性循环,努力实现学生自主、个性、科学、全面发展。

  张振华,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区生物学科首席教师、全国生物优质课一等奖。张振华表示,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生命意义是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能力,发展幸福品质,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幸福,成为内心有力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娄宁,济南市经五路幼儿园教师,山东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标兵、济南市教学能手、山东省“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娄宁认为,教育,就是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欣赏每一个奇思妙想;教育,就是慢下来,静待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角。

  韩山刚,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学校小学部教师,市中区教学能手、市中区风格教师、市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从教17年来,韩山刚专注于以器乐教学为载体的深度体验式学习,让人人会演奏一样乐器成为常态。韩山刚的音乐课堂不是单纯地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是学生在一起玩转音乐课堂,从教养方面引导学生的心智发展,用音乐来启迪净化人的心灵。

  第四期济南优秀教育管理者建设工程人选

  王煦,济南市市中区经纶小学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王煦以教育家情怀办学,以工匠精神做事,对学生、对同事、对教育永远葆有热爱与真诚。王煦认为,教育是发现美好的旅程,努力把每个学生的翅膀变大,以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学校。

  何晓丽,济南育英中学副校长,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中区思政学科首席教师,曾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优课”。何晓丽提出,教育是激发、引领和鼓舞。教育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生命力;以身为范,引领学生的价值观;以爱为眸,鼓舞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们应赓续担当育人使命,培养学生终身成长、创造幸福的能力;探索丰富多元、和谐共生的人生体验。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