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张娜
3月12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评估验收结果》,济南市天成路小学“用课程撬动学校深度变革和高质量发展”课程实验基地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一直以来,济南市天成路小学秉承“天赋潜能,成长最美”的办学理念,以“建设研究型校园,培养专家型教师,培育自主型学生”为学校发展愿景。近年来,学校在天桥区教体局的高位引领和悉心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改革,形成了济南市天成路小学课程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课程为引领,赋能学校组织变革
学校形成以课程为中心的“赋权共行”发展共同体。搭平台、真研究,把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的权利给予所有成员,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发挥课程领导作用。组织变革,使教师从被动接受理念到主动实践反思,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探究,带来教与学的变化,营造了良好的学校课程文化生态。
以素养为指向,研制学校课程规划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环节。学校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学校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学生成长需求,将“天成学子形象”作为规划学校课程的基本遵循,作为统领学校课程建设的“大概念”,科学规划、整体设计,构建起学校“成长”课程体系。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深入推进,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以大概念为视角,构建学校品质课程
编制学期课程纲要。学期课程纲要是一个学期的“教学地图”,能够全面而一致地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撰写课程纲要使教师深刻经历对课程标准的“细读-广读-深读”,顺利地将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现场。
勾画学期学习地图。“学期学习地图”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学期学习内容的预习,也是对学期学习方案的规划,对学习目标、方法的预设。学生勾画学习地图,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转变思维方式,使目标指向行动。
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以大概念的视角观照教学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引领进行的基于学习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将知识、能力、方法、概念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实现学习迁移,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空间。
重构课堂教学范式。在“双新”背景下,以“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为指导,通过清晰的目标描述,匹配准确的评价方案,使教与学的过程都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让教和学同步提质增效。以语文学科为例,通过“写、改、赏”三个步骤,以及“二次分项计分”的方法,进行阅读与习作教学的结构化重组,形成教学评一致、读写改一体的教学模式,使习作教学呈现出学生乐写会写、老师会教乐教的良好局面,破解语文习作教学的积难问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研发“学长课程”。“学长课程”是由学生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一组校本课程,具备完整的课程要素。学长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课程规划、撰写课程纲要、形成教学方案并完成授课和学员评价,完整经历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开设“学长课程”是将“系统思考、一致性设计”的专业课程理念延伸到学生的有益探索,是实现学生课程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既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需求,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实践反思。
探索学科整合项目化课程。依据“目标统领-任务驱动-评价导引”的原则,以学生真实生活问题和项目化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多学科课程为依托,将不同学科蕴含的知识技能、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实践活动、精神内涵进行融合。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学习资源重组和学习方式重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实践和项目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终生奠基,成人之美”的课程文化在天成校园绽放最新样态,师生共同成长,学校全面发展。三年来,学校获得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济南市“暖心服务”榜样、济南市“品质教育”榜样、济南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项目基地校、济南市首批特色学校、济南市首批“家长学校示范校”、济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桥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天桥区教学质量进步单位、天桥区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联盟、山东省特色学校建设专委会理事单位。
今后,济南市天成路小学将继续以课程为学生提供滋养,为教师赋予能量,让每一个生命舒展、自由成长,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通讯员 李佩佩)
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张娜
今日美丽中国《远方的家》播出系列节目《天下黄河》第84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