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科学,预见未来!天桥区科学教育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025-03-25 18:58: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泽菲 胥明成

  3月25日,天桥区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天桥区宝华中学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区域科学教育成果,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天桥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揭牌,与济南市科学技术馆签订合作意向书,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普基地落户天桥,标志着天桥区科学教育迈入体系化、协同化发展新阶段。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所长轩立新,天桥区委常委、副区长周红文,天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群群,天桥区政协副主席杨胜强,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庆新,济南市科学技术馆馆长徐增辉到会指导。会议由天桥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孟丽华主持。

  李艳在讲话中强调,通过此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天桥区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对未来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充满信心。面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挑战,她谈到,一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幼小初高贯通的科学素养进阶框架,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和以实践探究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强化项目式学习。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科学副校长、辅导员和教研员,完善“双师课堂”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培训体系,通过名师工作室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三是构建“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开发“家庭实验室计划”和“行走的科学课”等特色项目,打造“区域科学活动周”品牌,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全域科学教育生态。

  会上,周红文与汤庆新为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普基地揭牌。基地的成立既是山东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起点,也是培育青少年科创火种的新坐标,更是推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的新桥梁。汤庆新就科普基地建设提出建议。他的分享将高校实验室与中小学课堂紧密连接,相信会有更多的天桥学子借力这座桥梁,逐梦科技的星辰大海。

  周红文在致辞中表示,天桥区正以“无边界思维”构建全域科学教育生态。未来三年,天桥区将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科学教育联合实验室”,推动博物馆、科技馆变身“行走的课堂”,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大科学”体系,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天桥的大地上开花结果。

  刘群群、杨胜强为8位专家顾问颁发聘书。专家团队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科学等领域,将为区域科学教育注入前沿理念与高端资源,强化智库支撑作用。

  天桥区科协党组书记刘静,天桥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颖共同为天桥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揭牌。作为区域科学教育的重要枢纽,两机构将统筹优质资源,着力构建“贯通式课程体系+专业化师资队伍+社会化育人网络”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活动中,天桥区教体局与济南市科学技术馆签署馆校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科普资源共享、科技活动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

  在科学作品展示区,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3D打印仿生机械臂等作品,充分展现天桥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赢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带来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动态展示,为参会师生带来了沉浸式的科技体验,将活动推向高潮。

  本次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光学与激光科技专家向世清,作《新时期学校的科学教育与AI赋能》专题报告,从全球创新态势研判、基础教育转型路径等维度,为天桥科学教育提供方法论指导。

  科教兴国,人才为基;创新驱动,教育先行。天桥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牢牢把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课程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优化等重点任务,全力打造科学教育示范高地,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天桥智慧,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通讯员 赵泽菲 胥明成)

初审编辑:刘若凡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