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街道南区社区:从“独角戏”到“交响乐”,解锁多元共治的幸福实践

2025-05-27 11:09: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郝峰 申婕

  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南区社区辖区面积0.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88户、4285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驻地资源,近年来,社区以构建组织体系、精准对接需求、深化成果转化等举措,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书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精彩篇章。

  组织体系强根基,党建联盟聚合力

  完善组织架构。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构建“1+3+N”共驻共建体系,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织密组织架构“一张网”,推行“匹配需求-项目运作-评价反馈”共驻共建“三步走”工作法,拓展N种创新活动模式,有效整合山东省交运集团、济南城建集团等13家驻地单位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健全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周度网格议事会、月度项目推进会、季度党建联席会”三会议事平台,配套“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发展联促”四联协同机制,构建起“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难事共解”的共治格局。截至目前,已吸纳4名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累计召开28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难题56项。

  深化服务效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与1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确立环境提升、为老服务等共建项目36个。推动32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认领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服务岗位,累计开展助老扶幼、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60余次,实现“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精准服务闭环。

  需求导向搭平台,精准服务解民忧

  精准对接需求。社区以“幸福合伙人”机制为载体,建立“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民情民意。针对老年人占比高的现实状况,联合驻地单位开展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活动,累计服务老年人1000余人次;为化解看孩难题,携手“合伙人”文化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打造“非遗+”特色课程,让42名儿童沉浸体验民俗剪纸、中国糖画、红色教育,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双赋能。

  整合优势资源。清单化梳理资源优势,深化项目化合作方式,吸引济南城建集团为社区捐赠图书500余册,常态化与莱商银行天桥支行等企业举办“睦邻市集”30场,惠及居民1500余人次,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社区化为现实。

  创新服务形式。社区创新打造“共建+服务”模式,形成社区党委、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居民四方协同参与的联合服务机制。在此模式下,孵化“爱益家”志愿服务联盟,开展爱心义剪等活动50余场,服务居民1200余人次;推行“居民提案”共建机制,对停车位改造等高频需求召开“圆桌议事会”,与“合伙人”共同解决民生小事23件,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规范有序。

  成果转化树标杆,长效机制促发展

  动态评估促优化。构建“五维评价”坐标系,从参与度、满意度、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五个维度建立评估体系,通过半年期“治理成果听证会”、年度居民获得感测评,确保项目始终与群众期待同频共振。近三年,社区暑期课程、社区微业培训等项目持续运行。

  实践凝练铸样本。打造“雁南说”交流平台,将智慧停车改造、邻里纠纷调解等成功案例转化为标准化操作手册,丰富社区工作者技能储备,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到“破解一类难题”的跨越。优化运用“桥雏库”社工培养体系,构建“理论培训+实战带教+项目历练”社工成长链条,确保治理创新可持续发展。

  多元合作扩成效。深化“红色联盟”共建机制,与山东汇友市政园林集团等9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联合开展走访慰问、庆节日等活动9次,累计举办政企民对话会16场,努力凝聚更多“合伙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如今的南区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画出最大同心圆,实现了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的深刻转变。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耕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用笃实的治理成果,铺展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郝峰 申婕)

初审编辑:聂堃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